编者按
自去年10月四川省全面启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以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实现了乡镇面积扩大、人口增加、资源整合、要素聚集、结构优化的改革目标。
那么,如何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调整两项改革的“后半篇”文章?来自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沙河镇的一些实践和探索或许颇具有借鉴意义。
“出门就是山,翻过还是山。山大,路远,人还散。”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原乐坝镇只有6个行政村(居委会),由于规模小、布局散的原因,发展受限,更谈不上乡镇的集聚力和辐射力。随着四川省全面启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2019年12月,有关政府部门决定:撤销乐坝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沙河镇管辖,这使得沙河镇幅员面积达到72平方公里,15个建制村31795人,42个党支部,827名正式党员,机构设置更加合理。新的沙河镇结合以建设“乡村旅游新镇、生态产业强镇、扩权试点示范镇,区域聚集区,县城副中心”的发展目标,实现了人员大融合、素质大提升、事业大发展,迎来了乡村美、农村富、产业兴、人才旺、增长稳、民生惠各项事业的蝶变。
人的化学性“融合”
让干群在“磨合”中激发“动力”
自南江县乡镇区划调整改革方案出台实施以后,沙河镇迅速与原乐坝镇做好交接,利用周末多方听取意见,尽可能民主、尽可能将干部安排到最适合的岗位、尽可能周到兼顾,尽可能打破地域界限,综合平衡,确保各项工作不脱节。
“对撤掉乐坝镇合并到沙河镇的决定坚决拥护,首先想的不是保住自己的位置,而是为了老百姓更方便。”原乐坝镇党委书记骆浩在县区划调整工作会议上表态时这样说。
人心思齐。新班子组建以后,沙河镇迅速召开了全体干部职工会议,提出用“相亲相爱一家人,镇村社区一家亲”的文化引领,打造家一样的团队,迅速实现思想融合、工作磨合、力量聚合,打造“思想同步、目标同向、工作同心”的务实团结工作氛围,让全镇广大干部群众都能找到归属感,在服务群众中找到成就感,在基层工作中找到职业幸福感。
年轻医生熊国栋是原红旗村的村支部书记,他通过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试点,指导村党支部探索出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基础设施入股等多种方式实现了集体收入和村民增收双赢。沙河镇拟将红旗村、五郎村、中心村合并,设红旗村。区域大了,规模可以做得更大,干群更有信心。
乡镇区划调整改革不是简单的物理性整合,关键是做到人员、人心的化学性融合。“要打造一个有凝聚力、有战斗力、有影响力的乡镇机构,形成求真务实、严谨高效、奋发有为的工作作风,培养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沙河镇党委书记刘亮表示,通过职能优化人员配置,各司其职,才能发挥“1+1>2”的效果;对人员的融合,更是要做到走进一家门,聚合一颗心,拧成一股劲,激发更多干事激情和动力。
事的关键性“融合”
让职能在“瘦身”中实现“健体”
这次区划调整中,沙河镇调整合并了8个行政村(社),减少了村(社区)干部22人。虽然人员职数减少了,但是全镇在对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基层治理、乡村发展等方面的力度并没有减弱,反而加强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也得到了继承并加以创新。
“都说乡镇党委副书记是‘万金油’,一个人要做七八人的事。既要协助决策,又要对决策的执行进行监督;既要具体分管党建、组织等,又要调查研究,指导、督促政工部门以及工会等群众组织开展工作;既要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协调解决和处理好各种问题,有时还要承担招商引资等份外工作。”沙河镇党委副书记赵洋先表示,乡镇区划调整后,各司其职,必须做好本职工作,再兼顾协作其他工作,从而化解“种了别人田,荒了自家地”的尴尬,而且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
近日,诸葛寨村一村民何曰富到镇上来反映同村村民罗绍翠砍伐破坏他家数十根柏树以及拔掉他几十根枇杷树苗的问题,沙河镇政法宣传委员王智敏获知情况后,协调镇村以及司法机关进行调查并依法处理,处理结果让何曰富相当满意。他说,要是以前,他们只会找党委书记来解决,副书记又来协调,还存在转了个大圈还没有落实解决的情况。
“激发全镇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坚决杜绝权力滥用,确保干成事不出事,凡事先想融合。”这是该镇干部职工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区划调整后,区域面积、人员等扩大了近一倍,安全、应急等风险也扩大了不少。在这样的背景下,沙河镇在部门融合、人事任用上进行创新,明确刚转隶的干部必须要到应急值守等一线岗位上锻炼,通过“两书”平台、支部共建等活动,让他们在参加党支部生活的过程中,找到目标和定位。同时,融合两个乡镇的好做法,积极筹备出台一系列制度,如便民服务制度、目标考核制度、网格化管理制度、工作问责制度等,用最优的制度来管人管事,来提升行政效能。
业的有机性“融合”
让发展在“改革”中焕发“生机”
沙河镇是典型的农业大镇,也是南江县委政府确定的“菜篮子”基地。由此,沙河镇积极围绕“山头”“石头”“水头”做文章,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做好农村闲置撂荒土地再利用工作,积极培育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行“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大力发展种养殖业、中药材、蔬菜、采摘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打造一批产业振兴“样板间”。
如,原联盟村德建蔬菜产业园建成以育苗为主和新品种展示、新技术推广、陆地蔬菜等基地,核心区域面积达350亩,建有育苗专用智能大棚48个,展示大棚2个,露地优良品种示范区24个,常年聘用农民工人30人,年育蔬菜苗5000万株,成为南江蔬菜的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科普示范基地。
又如,根据调整方案,沙河镇将上营村、联盟村、星光村、鞍子沟村2社合并,设诸葛寨村,发展以猕猴桃、李子及蔬菜、食用菌为主的种植业和以黄牛、生猪、家禽为主的养殖业。此外,由于有着深厚的“诸葛寨”历史文化底蕴,诸葛寨村还被南江县农业农村局、文广新局规划为乡村振兴率先启动的示范点,将依托“三国”文化,把这里的皇柏林、宋代摩崖造像、千年银杏树等旅游资源集聚起来,打造出小型周末2日游,让村民集体吃上“旅游饭”。
如何做好乡镇改革的后半篇文章,当好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领路人,集聚力量,共同绘就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刘亮认为,既要“塑形”,即统筹规划为乡村发展提供人才、资金、政策等各项支持;更要“塑魂”,即转变职能、深化改革,用活土地等资源,把农民从土地上“解绑”,解放劳动力,培育新型主体,增强信心,为乡村发展凝聚党心民心。(作者 王智敏 刘坤 吴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