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讯 王勤 邹健 易建军 记者 袁雪飞报道 10月30日,在衡阳县西渡镇三联社区一片刚收割的稻田里,当测产验收专家组组长、衡阳市农业科学院正高级农艺师刘龙生宣布“衡阳县‘稻稻油’示范片晚稻测产结果——平均亩产577.8公斤”时,现场响起了热烈掌声。
(农机手驾驶着收割机在衡阳县“稻稻油”示范片的田间进行收割作业)
今年4月,省农业农村厅决定,在全省实施农业科技人员“揭榜挂帅”领办示范片工作,推动稻再油、稻稻油、复合种植等新种植模式熟化、本地化,促进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均衡增产。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傅志强成为衡阳县“揭榜挂帅”领办“稻稻油”示范片中榜者后,为实现双季水稻亩产900公斤、油菜亩产130公斤以上的产量目标,选择西渡镇三联社区1012亩稻田作为领办示范片,早稻选用的品种为“利优鱼翅”,晚稻则选用“泰优553”,组织带领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精湛的工作团队下沉示范片,驻点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指导,及时帮助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今年7月28日,衡阳县农业农村局曾组织对该示范片种植的“利优鱼翅”进行测产,得出平均亩产为560.3公斤。
(在一片刚收割的稻田里,参加现场测产验收的人员一起为测产结果点赞)
当天上午,在测产验收现场,只见连片等待收割的稻田,水稻颗粒饱满,颜色已变成金黄色,传递出成熟的信号。由衡阳市农业农村局、衡阳市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相关专家组成的测产验收组到达现场后,实地考察示范片内晚稻长势,一致认为示范片现场田间样本整齐一致,株叶形态及落色好,田间病虫害危害较轻。随后,测产验收专家组采用联合收割机实割测产的方法,随机抽取高、中、低3丘田块,通过机械实收、测量面积、称毛谷重、测含水量等测产流程,最终根据公式测算出平均亩产577.8公斤,加上今年早稻测得的560.3公斤,周年亩产稻谷达1138.1公斤,比原定的亩产产量目标高出238.1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