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江经济带 > 城镇发展

湖南祁东县石亭子镇:以党建引领聚力“五大振兴”,奋力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格局

2022-09-26 15:17     中国发展网

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近年来,祁东县石亭子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不断推动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以党建为引领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绘就了党建强、产业旺、人才兴、乡风美、生活富、生态优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坚持党建引领组织振兴,锻造攻坚克难主心骨

为建强基层组织堡垒,持续夯实基层基础,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一是强化思想政治建设。聚焦“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提升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达到建强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强堡垒、固根基、保稳定、促发展,转变党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落实,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二是强化队伍阵地建设。全面提升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完善组织设置形式,强化组织政治功能,优化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提升党员干部队伍质量,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以党组织建设带动其他组织建设,提高乡村振兴的组织化程度。强化党对基层政权组织、群团组织、村民自治组织、村务监督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合作组织及其他经济社会组织的统筹协调。通过宣传群众、团结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把群众组织起来,团结、组织、凝聚各类主体的智慧和力量推进乡村振兴;三是强化治理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运用好“政务一站式服务平台”和“平安村居”建设管理系统,使科技赋能基层政务服务,提升基层治理效率和治理水平。构建“党建+”综合治理体系,结合屋场恳谈会、网格积分制,划分全镇为333个网格区域,组建由村两委成员、片区长、网格长、志愿者共同组成的基层群众自治管理队伍,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体制。

坚持党建引领产业振兴,打造增收致富强引擎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一是结合资源环境优势,在独特条件下找准产业发展方向。石亭子镇境内水资源丰富,域内河网密布,渠道众多,全镇水域面积接近15000亩,梅塘、源头冲、上福冲三水汇集在此入烟江。梅塘水库远近闻名,水量充沛、水质良好,是很好的渔业孵化用水供源地,在农产品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产业发展上具有先天优势。二是整合现有产业基础,在历史传承中规划产业发展战略。石亭子镇长安村是全国率先实现鱼苗人工孵化养殖的首倡之地,长安村充分发挥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在农业生产中的引领作用,通过“党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依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在六十余年鱼苗人工孵育经验的积淀下,建成水域面积逾1200亩的人工鱼苗孵化基地,开辟了遍及两湖、两广、内蒙古、东三省等地的广大市场,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基础。三是整体申报产业项目,在品牌创建上打造产业发展特色。通过申报省级鱼苗孵化示范基地,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引导和吸引人才、资金、技术等产业发展要素向农业农村转移和聚集,将原生态农业科技产业振兴与衡阳地区最大苗种基地建设有机融合,立足基础设施提质、产业支撑增效、公共服务培优、生态宜居建设,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发展思路,树立整体产业发展观,打好项目联动组合拳,由点带面,联手打造特色渔业小镇,形成特色品牌。

坚持党建引领人才振兴,聚集干事创业生力军

人是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最关键的要素,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领导,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一是强化外来人才引进工作。积极联络重点科研院校站所,通过“产学研”合作培育人才机制,将一批讲科学、懂技术、能吃苦、肯干事的知识分子投入到生产实践中,用专业技术赋能产业振兴,提质产业发展效能。二是强化本土人才培育工作。加强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人员配置,选派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挂职任职,选优配强村“两委”成员尤其是党总支部书记,大力挖掘在长期生产实践过程中诞生的“土专家”“田秀才”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带头人物,注重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农民大学生等人才培育工作。加大在优秀农村青年中发展党员力度,注重从种养大户、专业技术能手、返乡大学生、复员转业军人等群体中发展党员。三是强化在外乡贤回流工作。结合基层党组织整建提质工作,摸清辖区内重点乡贤基本情况,以村为单位建立乡贤数据库,多形式、多渠道开展重点乡贤一对一跟踪对接,强化线上线下外出乡贤联络联谊等服务机制,促进乡贤在村发展思路、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集体经济发展、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建言献策,加强对乡贤的政策激励、文化激励、情感激励,让乡贤集体出智,共谋家乡发展。

坚持党建引领文化振兴,培育崇善尚德新风尚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一是把文化振兴纳入乡村整体发展规划。坚持党的思想政治引领,把塑造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和传承文明乡风作为基层建设的一项基本工程。强化党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文化凝聚力,坚定不移全面从严管党治党,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加强党员干部的品德修养和作风建设,引领广大群众建立科学、先进、包容的社会主义乡村文化。二是把文化振兴融入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以增强人民群众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为基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为阵地,提质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组织进行劳动模范、年度好人、最美人物、传承美德等先进评比,以典型案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三是建设文化振兴特色品牌。依托“衡阳群众”品牌创建工作,由党支部牵头组建“8+N”志愿服务团队,举办多形式的文化志愿活动。按照“传统文化+融媒体平台”的融合宣传模式,组织文联等社会团体共同挖掘洪塘贞节牌坊、梅塘烟雨的自然价值和文化价值,归纳总结渔业特色孵育产业文化,为建设渔业特色小镇增添文化内涵。

坚持党建引领生态振兴,建设宜居宜业新家园

生态振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是落实乡村“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乡村生态振兴要聚焦两大目标:一是围绕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城乡治理标准化工作进程。以居民住房安全排查、“厕所革命”、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以及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建立人居环境建设长效管护机制。发挥农村党支部当主角、党员作示范作用,引导带动广大农户积极参与,探索出“支部+网格长+保洁员+监督员”创建模式,建立完善“党委推动、支部带动、党员先动、党群联动”的工作机制,率先打造标城乡治理标准化工作的参考范式。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生态一体化综合治理体系。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围绕“河长制”加强水域环境整治,呵护一方水土,稳住产业发展基本盘。围绕“田长制”落实党政领导“一岗双责”,压实底线责任,坚决遏制耕地抛荒,狠抓农业生产,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以整体、系统保护为原则,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一体化治理体系,提高乡村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恢复力,维持生物多样性。(刘民伟  邓勇)

【责编:沈中琴】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