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地作课堂 传技术供种苗

2025-03-24 14:41     中国发展网

中国发展网讯   春风送暖,阳光明媚,3月20日,走进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永寿镇冷中坝村,只见一座座大棚内种满草莓,一个个红透的果实点缀在绿叶丛中。

种植户熊建如带着技术人员“钻”进大棚,刚查看完草莓结实情况,转身出来便打开堆放在旁边的一个纸箱。“这是我今天刚从山东购进回来的一批原生草莓种苗,经过几个月的驯化培育,一株原生种苗就可繁殖移栽苗数十株,从9月份开始大量移栽。结合种苗销售,我还把5亩地种的商品果作为示范场,这样既卖种苗又提供参观场地,先让种植户学懂技术,再选择购买种苗。因此,我连年育的种苗都不愁销。”熊建如展示手中的原种苗说道。

图片1

从2009年开始起步创业,踏着岁月的晨雾风霜,熊建如已在草莓地里已忙碌了16个年头,如今已成为当地草莓产业的“领头羊”和技术领先的“土专家”。今年55岁的熊建如介绍,冷中坝村地处平坝经作地区、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很适合草莓生长。利用这些资源优势条件,熊建如回乡的2011年,很快在当地村、组干部的支持帮助下,成功集中流转土地16亩,采用大棚种植方式,当年就见到效益。从此,熊建如发展草莓产业的步子一发不可收拾,进一步将面积从16亩扩大到20亩。

有了一定种植规模,如何提高产出效益?关键在于科技新知识的运用。对此,熊建如并不满足于原有的种植方式,从提质增效的更高标准出发,经过多次外出参观考察、请教专家教授,与种植“内行”探讨交流,在生产实践中不断积累,使种植技术水平更有长进,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草莓种植技术能手。

图片2

“种出品质上乘的高端草莓,同样离不开新技术知识的支撑。”熊建如介绍,要控制好草莓的绿色发展,要从源头关口的脱毒原种苗引进,到与土壤隔绝的基质肥训化培育,从大批量出苗移栽管理,到开花结果直至采摘结束,各个管理环节均按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要求,从细微末节上严格把关,注重在基质肥栽培、生物防控、以螨治螨等新技术应用上下好功夫。因此,整个草莓生产和采摘过程,均不施用任何农药,也就无药物残留可言,在市场可谓独树一帜。熊建如说,“ 今年5亩草莓年纯收入就有18万多元,加上种苗销售,一年获纯利达34万多元,日子也越过越红火。”(陶广汉、汪小川、陈家财)

【责编:蔡雨洁】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