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江经济带 > 热点聚焦

江西萍乡:湘东区荷尧镇自建泳池,防溺水“变堵为疏”

2020-08-24 11:54     中国发展网

盛夏时节,在水中嬉戏是许多孩子喜爱的消暑方式。在江西萍乡市湘东区荷尧镇大义村,新落成的乡村游泳池成为今年当地最受孩子们欢迎得地方。“变堵为疏”改建游泳池,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在大人的监护下就能开心游泳,成为今年湘东区开展防溺水工作的创新举措。

村里鱼塘“变身”游泳池

8月起,每到下午三四点钟,在大义小学就读五年级的小文就会喊上小伙伴,去村里新开的游泳池里学习游泳,短短两周时间,他们便掌握了基本的游泳技能。每天在水里欢快扑腾,既解暑又能学本领,这个暑假对于孩子们来说过得十分惬意且充实。

“以前放暑假,孩子出去玩,长时间没回来就担心,现在泳池建好了,孩子到点就往泳池里钻,旁边还有大人看着,我们在家也放心。”小文的奶奶乐呵呵地说。

把鱼塘改建成游泳池,是萍乡市湘东区荷尧镇大义村推出的防溺水新举措。为了从源头上预防学生溺水事件的发生,大义村村委会与荷尧镇政府、湘东区教育局积极沟通,决定变堵为疏,对村里原有鱼塘进行改造,让其变为孩子们炎热时节的好去处,防止孩子私自结伴去山塘水库边戏水。

村民自筹自管守护安全

“这一做法挺好。”看到游泳池开放的消息后,大义小学校长古建勇既坦然又意外。坦然是学校与村委会联系密切,每隔一两周就会围绕学生防溺水工作展开交流;意外是因为建设过程不易,其建设速度出人意料地快。

据大义村村委委员朱海娟介绍,建设前期最大的压力来自资金,为此村委一方面请示上级协调解决资金来源,一方面向村民集资。“村民非常支持,听闻建游泳池争相捐款。”很快,这一改建工程提上日程。由于当地水资源丰富,村委会便引山泉水为水源,将鱼塘改造成为一个约600平方米的游泳池,免费向村民开放。从正式动工到建成开放,只花了两个月。

更让朱海娟感动的是,游泳池建好了,部分家长及村民又自发揽下了管理维护的重担。“因为基层经费紧张,所以管理维护工作都是大家义务做的,目的就是保障孩子安全。”朱海娟说,前不久村里制定了《游泳池安全告示》,明确了包括未成人游泳陪护、游泳安全等注意事项,动员会游泳的村民培养孩子游泳能力,从源头上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事件的发生。

校村联手共防溺水

要做好防溺水工作,就需要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这是湘东区教育局近年来开展防溺水工作的“指南”。为此,该局强化自身教育职责的同时,不断联结外部力量构建全方位防溺水工作格局。

该局持续深化与乡镇、关工委、团委、妇联等单位的密切联系,共同围绕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出谋划策”,积极推进学校与乡镇政府携手合作。“大义村提出改造鱼塘的想法后,我们十分支持,主动与当地政府衔接,配合村里做好相关沟通协调工作,确保游泳池能让孩子开心、家长放心。”湘东区教育局安稳办负责人曾祯说道。

在一次次沟通中,湘东区各乡镇与学校在开展防溺水工作方面同频共振,拧成了一股绳,让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参与防溺水工作。

数据显示,4月以来,湘东区教育局组织各中小学校通过开展国旗下讲话381次、主题班会1570次、黑板报976期、宣传栏127处、字幕横幅258条,群发手机短信、微信63569条进行防溺水安全提醒,有95所学校积极联系当地村委,对辖区内共计136个水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设立防溺水警示标识198块、加装防护设施76处,发动村民组建防溺水志愿者巡逻队107支。(李锡念报道,供稿:曾祯)

【责编:予笙】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