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讯 9月24日,由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主办,四川大学、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行暨碳中和成都大会在四川成都·青白江举行。
来自国内行业的顶级专家学者和企业、地方政府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高校代表以及行业协会代表齐聚大会现场,聚焦碳中和背景下的产业变革,深挖经济发展及主导产业的需求,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碳减排等核心议题探析产业转型道路,致力以产学研多方合力赋能“碳中和”目标下能源与经济的绿色转型。
学界专家齐聚
共议碳中和前沿
共议碳中和背景下的技术创新、产业迭代和城市战略,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碳中和愿景的实现提供强劲动能是此次大会的题中之义。
曲久辉、郝吉明、侯立安、石碧、瞿金平、宋君强、张偲、贺克斌、王琪等9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一局局长徐进应邀出席大会。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主任曲久辉院士在致辞中表示,碳中和涉及到工业转型、产业发展、学科建设等方方面面,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创造颠覆性的技术,才能实现“双碳”目标下的绿色发展。他希望此次会议能够深入研讨,开拓思路,找到碳中和发展之路。
四川大学副校长褚良银教授在致辞中谈到,四川大学今年在四川省科技厅支持下成立了国内首家碳中和创新中心,着力构建碳中和从技术研究、技术创新、装备、研制到成果转化的全新创新链。同时四川大学专门设立了全国首个碳中和技术的二级博士学科点,主动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在大会的主题报告环节,清华大学贺克斌院士以《碳中和与绿色高质量发展》为题进行报告,贺克斌指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是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低碳能源转型将对中国空气质量长期持续改善起到决定性作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侯立安院士在《碳中和背景下健康建筑的室内空气质量控制》主题报告中谈到,建筑行业是决定碳中和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规模化推广健康建筑、提高建筑节能水平、采用生态环境建材、充分利用新兴科技是建筑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措施。
四川大学王琪院士在《废弃塑料污染防治与碳中和》报告中讲到,不规范生产、使用塑料制品和回收处置,会造成废弃塑料在环境中长期累积,浪费能源资源。解决该问题需要从合成、加工、应用、废弃物处理等环节入手,全方位全链条防治废弃塑料污染。
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汪华林教授进行《华东理工大学碳中和技术研究进展》主题报告,对华东理工大学在减污降碳、碳零排、碳负排等技术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享。
行动计划发布+行动方案汇报
5大项目现场进行签约
会上,成都市青白江区委常委、组织部长肖华发布了《成都市青白江区“智汇陆港”人力资源协同创新行动计划》,该计划围绕“四区一枢纽”建设构建政策体系,包括5个部分,共20条措施,以建设成都北部人才高地为统揽,聚焦人才引育留用全环节和创新创业就业全生命周期,以开放包容的胸怀、求贤若渴的态度、精准务实的政策,诚邀天下英才共襄盛举、筑梦“江”来!
四川省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江霞教授汇报了《成都青白江经济开发区工业碳中和行动方案》,详细介绍了《行动方案》的总体思路,并对成都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功能区139家规上企业的碳普查结果进行了梳理总结,针对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绿色建筑材料和新能源装备、食品加工等行业的特点针对性地提出了碳中和技术路径。
在大会现场,举行了5个项目签约仪式。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政府分别与攀钢集团成都钢钒有限公司签署了“攀钢高端金属部件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协议,与四川川化永鑫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签署了“四川能投化工及能源装备智能制造生产基地项目”协议,与宁夏巨皇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投资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签署了“青白江区域分布式光伏开发项目”协议,与湖北意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平正投资有限公司签署了“分布式清洁能源生产基地项目”协议。上述4个项目协议投资额共129.1亿元。同时,四川省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与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签署了共建“碳中和”科技成果转化中试产业基地合作项目协议。(王志强 照片/主办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