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运管改革 盘活水库资源

——四川德阳市罗江区走出水库运行管护新模式
2024-01-19 17:46     中国发展网

四川德阳市罗江区在认真总结水库管理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坚决落地落实水库除险加固和运行管护工作的决策部署,锚定水库安全目标,创新“补短板强弱项、强监管优服务”举措,走出水库运行管护的“罗江模式”。

图片21

锚定运管重点  深化体制改革

罗江区共有水库35座,普遍采取以租代管方式,存在技术指导力量不足、巡查监管力量薄弱、水库经营权未能统一等问题,不利于水库安全运行。该区对“症”下“药”,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升水库运行管护规范程度。一是提高站位压责任。将水库安全运行管理放在安全工作的首位,加大水库责任人的培训力度,进一步压紧压实管理责任,同时积极落实措施消除水库病险,全面整治养殖行为,确保水库安全运行。二是制定方案促改革。区政府审议通过并印发了《德阳市罗江区小型水库管护机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改革的主要任务为明晰产权、明确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完善水库管理模式、建立水库管护经费保障机制。三是精准改革达七化。严格按照水库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要求,积极推行“以镇为单元”的区域集中管护模式,加快实现小型水库“管理措施制度化、安全责任具体化、维修养护常态化、设施设备完整化、区域环境生态化、管理体系规范化、管护经费保障化”的管理目标。目前,全区35座水库已收回承包经营权12座。

图片22

(2022年彭家坝水库开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后的照片)

聚焦问题导向  强化排危保安

罗江区以保障水库安全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全力推进水库排危保安。该区投入100万元资金,由水利局牵头联合应急局、乡镇政府对全区35座水库开展拉网式全覆盖“体检”,进一步摸清和掌握了水库的“健康”状况,并分类施策制定“保健”方案。安全鉴定为“三类坝”的旱场湾、彭家坝、团结百善3座水库,及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个性化”除险方案,投入资金563万元,完成了除险加固任务;存在工程实体安全隐患的万安、战备、旱场湾、尖梁子、张家老埝等5座水库,分别编制完成《2023年小型水库维修加固与安全运行工程实施方案》,落实区级资金597万元,目前正按照方案实施维修加固工程。针对排查出的61个问题,建立了问题台账清单,制定了整改处置措施和时限,目前56个问题已整改到位。2024年,罗江区政府已将水库日常管护经费78万元纳入财政预算,计划对35座水库开展维修养护,切实做到了水库有险除险、有“病”治“病”、无“病”维护。

图片23

(改革后的战备水库)

盘活水库资源 筑牢绿色本底

借助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的东风,罗江区变水库资产为资源,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走出一条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可持续”的水库运管良性循环绿色发展之路。该区以战备水库为试点,在水库承包合同到期后,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不再出租,收回水库承包权,由土城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经营管理。通过清淤扩容、静塘养殖和水体净化,持续改善库区水环境。同时以发展晚熟杂柑特色产业为契机,流转库区周边撂荒地150亩,打造出爱媛、春见等柑橘小林场,绘就出“蓝绿交织,湖林串联”的湖区底色;立足水库优质水资源和低密度天然养殖优势,积极打造以休闲垂钓为主的乡村旅游,每年4、5月份的“夏日垂钓季”活动,吸引垂钓爱好者2000余名;合理开发水库生态产品和资源产品,通过发展渔业养殖等每年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10余万元,2023年村集体经济增收突破30万元,让“小水库”成为了土城村的“大宝贝”,打造出“水清、岸绿、业兴、人和”的乡村风貌。集体经济增收后,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拿出部分资金,用于该水库的日常维修养护,形成了水库资源助力乡村振兴、集体经济返哺水库运管的良性循环绿色发展格局。(王顺银)

【责编:伍世豪】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