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融合 智慧环保 助力新能源产业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2023-09-14 16:35     中国发展网

近年来,中建中环发挥设计引领,聚力谋绿添绿,在新能源领域积极开拓“光伏+”,探索设计多元化应用场景,通过实施众多集中式和分布式光伏项目,助力新能源产业发展,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共向零碳未来。

2023091409410042.001

以多样化光储充示范项目——NCIP分布式光伏发电EPC总承包项目为例,探寻中建中环服务“双碳”的设计之光。

从专注设计转向拥抱市场

今年2月,公司设计研究院成功“牵手”全球领先的能源与城镇解决方案提供商(新加坡胜科能源投资公司),共同打造其在华自主投资建设运营的首个光伏电站——NCIP分布式光伏发电EPC总承包项目。

项目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南京化学工业园水业有限公司厂区内,利用厂区内部分屋顶及水塘、地面作为光伏电站载体,安装550Wp单晶硅双面双玻光伏组件,总装机容量为5.182MW,项目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自发自用比例74%,预计年平均发电约518万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223.09吨。项目历时83天,于2023年6月30日正式并网发电。

从遵循设计转向设计引领

为区块化、智慧化利用好水厂内闲散资源,设计研究院成立NCIP技术小组,现场踏勘,深入研究分析厂区用能,充分结合水厂内地面、水塘、建筑物屋顶等空间分布和特点,因地制宜,整合优化,设计出一套多样化的光储充实施方案,全面开启水厂资源的二次利用。

厂区内有3处较大地面区域,面积共计40700平方米,基于地面区域平整平坦的特点,设计安装固定式支架光伏,主要采用单晶硅太阳组件,与其他种类的电池相比,单晶硅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高、稳定性好。安装过程中,项目团队根据所处地理位置太阳能资源丰富度,科学调整组件倾角,同时,综合考虑光伏电站容量、组件尺寸等因素,合理排布光伏阵列间距,最大化利用场地面积,预计首年发电量达461.27千瓦时。

在厂区北侧约3550平方米的空地上,项目团队圈定了一块“试验田”作为示范点,安装水平单轴式跟踪支架光伏,该种光伏电站可以跟随太阳光角度变化调整最佳倾角,全方位捕捉太阳能,可有效提升光伏组件发电效率,通过数据监测,预计首年发电量达31.22千瓦时。

为进一步呈现光伏多样性,项目还设计了屋顶光伏、水面漂浮式光伏、柔性光伏车棚等,尤其在主干道旁设计了造型精美、融合环保概念的光伏树,“采撷”太阳能的同时,在厂区形成一道靓丽而独特的风景线。

项目积极响应国家减轻光伏接入电网承载力等政策,缓解电网接入压力,为厂区配置了一套0.4MW/0.4MWh储能系统,将多余电力实时存储,可有效应避免光伏超发浪费等问题,还可节约电费开支,提升水厂电力的自发自用率。

为最终实现“光伏+水务”智能化管理,项目团队为每个光伏发电子单元配置了一台智能箱变测控装置,实现光伏发电单元电器量的数据采集。下一步,项目拟建智慧集控管理平台,综合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的运营模式及电站运行的智慧信息可视化管理,全方位保证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为绿色能源开发和利用提供“智慧型示范样板”。

经过全套设计方案的科学、高效实施,水平单轴式跟踪光伏、固定式光伏、柔性光伏、水面漂浮式光伏及储能系统、充电桩、光伏小品等多样化光储充系统在水厂“熠熠生辉”。

从服务现场转向争创标杆

项目以“生态融合、智慧环保”为设计建造理念,成功探索和实施“光伏+水务”模式,实现了土地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的双赢,在“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绿色发展服务示范案例评选中,喜获“绿色发展服务示范案例”优秀案例奖。

“光伏+水务”的多样化智能化实施模式,实现了绿色电力在水厂生产、办公的全覆盖,有效降低了水厂运行成本,为打造“低碳厂区标杆”提供了强有力支撑。项目的优质履约,进一步彰显了公司出色、负责的设计能力。目前,“光伏+”模式在全国各地广泛实施,中建中环将持续擦亮绿色设计品牌,为绿色低碳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张欣、苏明、李莉)

【责编:梅海艳】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