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0年到如今,叠石桥产品已辐射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白手起家创业,夹缝生存闯关,挑战极限吃苦,走出国门求索……”这是在南通市海门、通州交界处,叠石桥地区家纺产业从业者身上的一种精神。他们对绣品文化传承弘扬,在家纺产业领域创新发展,带领村民敢闯敢拼走向世界,成就了叠石桥在全球家纺产业中的龙头地位。
从一片小小摊位,到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一条龙的全产业链,以及遍布海门、通州多地的家纺产业集群,叠石桥诞生了众多的奇迹,将一个众人拾柴的民间市场,打造成为全球家纺产业“航空母舰”。
引领消费趋势、孵化创新驱动、整合产业集群、全面走向世界……如今的叠石桥家纺产业正在积极探索“市场采购+跨境电商+海外仓+产业带”新模式,将家纺产业从全国推向世界。
追溯历史,叠石桥的得名已有165年历史。
清道光年间,三星民乐村窑主杨国民出资在民乐村一队与河南志浩村交界处兴建了一条石桥,桥面是用厚石板叠起来的,所以就叫“叠石桥”。1970年,三星公社为兴修水利搞独立水系,拆除“叠石桥”,改为泥坝。周边群众仍习惯将大泥坝称为“叠石桥头”,故延续至今。
1956年开始,叠石桥地区开始有市场成形。起初就地摆摊、桥头成市,农贸产品、手工艺品陆续形成集市。1980年,叠石桥出现了可安置四五十个摊位的3排竹棚市场。1982年,“叠石桥绣品市场管理所”成立。蜚声海外的叠石桥家纺市场集群的源头即将孕育而生。
在当时,除了海门三星镇有成规模的绣品市场外,在叠石桥西侧的原通州县川港镇,名为志浩的绣品市场也拔地而起。两地绣品市场相互竞争,竞相发展。
1987年1月26日,南通市委办、南通市府办联合印发《关于建设迭(叠)石桥的座谈纪要》,要求当时的南通县委、县政府和海门县委、县政府要“进一步办好迭(叠)石桥市场,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1989年,南通市政府作出了志浩市场与三星市场“划行归市”的决策。至此,三星、川港两地从事家纺产业的人都成了“叠石桥人”,叠石桥家纺产业开始组团出海,攻城略地。
1992年,三星镇与海门工商局联合投资2400多万元,兴建叠石桥绣品城。1993年7月,叠石桥绣品城竣工运营,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经营摊位4000多个。至此,初代叠石桥地区绣品专业市场初步成形。1995年,叠石桥市场成交额达15亿元。至1999年,叠石桥市场成交额达35亿元。“叠石桥”三个字,在我国家纺市场中名声渐起。
2001年,江苏赛城集团投资开发筹建“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一期工程,2002年建成运营。至此,叠石桥市场已拥有“绣品城、精品楼、名品广场、商贸城、家纺城一期”等五大经营区域,占地30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门面摊位6000多个,经营200多个家纺系列品种,产品畅销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并远销南非、罗马尼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叠石桥产业集群业态初现。
前赴后继 一心只为闯出一片艳阳天
“直播间所有的好朋友们看过来,小周书记手上这款全棉100支长绒棉四件套,数码印花的工艺,今天只有一套,是我们品牌公司给到小周书记直播间的福利,喜欢的朋友准备好了,小黄车198元上车了……”
这是通州区川姜镇启江村党总支书记周冬梅9月30日直播卖货的现场。2023年6月,周冬梅开通了以“人在启江”为名的村级抖音视频账号。一方面,她与村干部制作原创短视频,积极分享乡村生活;另一方面,组织辖区党员、年轻村民成立“红色直播队”,为家纺企业直播带货。
叠石桥能成为我国家纺产业的头部市场,除了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外,人的因素也不可或缺。当地百姓为了能够过上美好生活,都有“拼命三郎”的架势。
郁建祥,三星镇林西村人,号称“叠石桥走出世界第一人”。1993年4月,他带上20大包产品,只身闯荡莫斯科。被骗得身无分文后,他变卖身上细软,再次闯荡莫斯科。在莫斯科站稳脚跟后,郁建祥把生意从俄罗斯拓展到罗马尼亚、马来西亚、南非等地。
10多年后,在郁建祥等林西村村民亲带亲、户帮户的带动下,林西村形成了600多人在国外经商的庞大队伍,足迹遍布欧洲、非洲、美洲。
在叠石桥,为了致富,不仅村民争先恐后,村干部也当仁不让。1997年,时任林西村党支部书记蔡云松也踏上了赴罗马尼亚的征程。那时,他每年去罗马尼亚两三个月。回到村里,蔡云松在每次会议上均要讲解外出经商的体会,介绍外出的便利途径以及注意事项。正是在他的宣传和鼓励下,林西村的许多村民踏上了去国外经商的路,有不少人后来定居在了国外,林西村也因此成了著名的“华侨村”。
郁建祥说:“26年来的出国经商经历,让我深切体会到,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我们才能做好生意,才能走出国门赚钱。一家富,不算数;全村富,才开路;家家富,迈大步。我们林西人家家到海外创业经商致富,应该饮水思源,勿忘祖国,勿忘党和人民。”
在叠石桥,像郁建祥、蔡云松这样的商人,这样的干部比比皆是。正是由于他们这些人一代代的努力,叠石桥的家纺产品才实现了与国际标准接轨。许多品牌的产品已跨出国门,登上了全球家纺产品的高端市场。
新的征程 国际贸易成为新的增长点
“你的被子、枕套、床单,总有一件来自叠石桥”……如今的叠石桥市场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超50%,线上市场占比约80%,产品辐射全球5大洲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些年,叠石桥市场面临产业链衔接不够顺畅、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不够完善等问题,此外,企业单体规模小,龙头企业少,技术、管理水平低,创新能力弱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如何破局?叠石桥市场牢牢抓住跨境电商和市场采购贸易两大“国字头”试点,积极探索“市场采购+跨境电商+海外仓+产业带”新模式,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通关突破90亿美元,市场采购贸易与跨境电商融合报关1000多万美元,跨境电商出口3000多万美元,推动本地企业自建海外仓7个。
去年11月,江苏叠石桥家纺产业集团在德国西部北威州杜塞尔多夫打造了第一个试点仓。“我们的海外仓临近荷兰阿姆斯特丹、比利时安特卫普等欧洲重要港口,可以在72小时内将货物配送至欧洲任何国家。”海外运营专员丹尼尔介绍,叠石桥(德国)海外仓总投资2000万美元,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业务范围包括欧洲市场品牌营销、产品展示、展会代理、报关清关、仓储售后、物流配送等。“海外仓的系统提供了标准接口,能够无缝对接如亚马逊等各大国际电商平台与物流商,库内流程全程可视化,能够满足不同客户需求。”丹尼尔介绍,目前整个仓储面积使用容积已达到百分之百。
近年来,叠石桥市场以其独特的产业优势不断吸引国际客商的关注,越来越多像丹尼尔一样的外籍人士长期在这里从事外贸工作,有的甚至抢占先机在叠石桥注册落地了国际贸易公司,他们成了中国家纺产品外向开拓的“友好使者”,也让叠石桥国际“朋友圈”持续扩容。
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单一产品,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集群;从原始的地摊市场,崛起为享誉中外的国际家纺都城,叠石桥市场经历了时代演变的洗礼。
迈向新征程,叠石桥市场抢抓“家纺之都、空港新城”时代机遇,积极推进区域联动、协同共建、优势互补,努力实现产业革新、市场焕新、商户创新、城市更新的同频共振。让我们一起见证这座产业特色鲜明、市场业态领先、商业模式超前的国际家纺城实现新的嬗变! (沈樑 黄天玲)(江海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