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筑牢脱贫攻坚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网,为巩固全区脱贫攻坚成果,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保障。
突出制度兜底,适度扩大保障范围。一是建立健全兜底保障体系。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工作思路,结合恩阳区工作实际,先后出台了社会保障扶贫、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等专项实施方案和救助对象动态管理等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确保特殊困难贫困人口通过政策性兜底实现稳定脱贫。二是落实应保尽保制度安排。将受疫情影响无法外出务工、经营、就业,导致收入下降、基本生活出现困难且符合低保条件的城乡居民按规定程序纳入低保对象,对低收入家庭中重残人员、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按照“单人户”纳入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三是拓展应养尽养保障范围。完善特困人员认定条件,把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覆盖的未成年人年龄从16周岁延长至18周岁。适度提高特困人员生活保障标准,把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补助标准提高到低保标准的1.3倍。深入开展敬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提升集中供养服务质量,与分散供养对象的委托照料人全面签订委托照料服务协议,持续强化照料服务监督管理,切实提高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水平。
突出急难救助,困有所助全面实现。一是适度扩大救助范围和标准。对受疫情影响无法返岗复工、连续三个月及以上无收入来源、生活困难且事业保险政策无法覆盖的农民工等未参保实业人员,发放一次性临时性救助金。对其他基本生活受到影响、社会救助和保障制度暂时无法覆盖的家庭和个人,及时纳入临时救助范围。对遭遇重大生活困难的城乡居民,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提高救助额度,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二是不断提高临时救助的时效性。健全完善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将因灾、因病、因重大变故等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困难的城乡居民及时纳入临时救助范围,落实委托镇(街道)开展急难型临时救助确认发放工作,并采取“先行救助”方式,提高救助时效性。三是有效保障特殊事项急难救助。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该区及时启用临时救助备用金,将因疫情影响造成家庭困难的纳入临时救助范围,有效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因疫情影响造成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的生活困难,实现“应救尽救”。
突出兜底脱贫,保障作用充分发挥。一是扎实开展三大脱贫行动。深入推进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脱贫攻坚挂牌督战行动、兜底脱贫问题整改清零行动,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特困供养或临时救助范围,对脱贫监测户、特殊困难户、边缘户中家庭人均纯低于4100元的低保对象按收入进行补差,确保贫困对象收入稳定超过脱贫标准。二是健全完善监测预警机制。持续强化对已脱贫人口的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对边缘户、特殊困难户、脱贫监测户进行日常走访,防止返贫致贫。坚持“脱贫不脱政策”,对已脱贫且家庭人均收入超过低保标准的低保对象,给予12个月的渐退期,积极促进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条件的低保对象务工就业。三是充分发挥价格联动机制作用。密切关注物价变动情况,将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相挂钩,按时足额向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等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有效维持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
突出救助质效,工作流程得到优化。一是强化主动发现机制。依托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工作体系,充分发挥网格员、村(居)代表、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的作用,加大走访排查力度,持续摸排辖区内困难群众生活状况,重点关注失业人员、困难企业职工、未就业的毕业大学生、未参加失业保险且近三个月内登记失业的农民工等群体的生活状况,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低保保障范围。二是简化优化审核审批流程。做好四川省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四川省社会救助移动办公平台(APP)、四川社会救助在线申请等网络平台的使用推广,大力推行社会救助全流程网上办理,科学调整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和张榜公示等程序,简化优化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和临时救助的审核审批流程。三是开展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在上八庙等5个镇开展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将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审批权全部下放,拟于年终前总结改革试点的经验,2021年在全区进行全面推广。畅通社会救助服务热线,加强救助政策、救助程序、救助申请、救助热线等宣传力度,及时回应困难群众关切,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作者罗长春 系恩阳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