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江经济带 > 城镇发展

秦国文: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2022-07-26 14:58     经济参考网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突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湖南省衡阳市委书记秦国文近日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让创新成为衡阳市最鲜明的标识。

在原有8大重点产业集群、14条产业链的基础上,衡阳市于2021年创新性提出了重点打造“一核两电三色四新”十大主导产业,现代产业格局加速成型。创新链厚植产业链,衡阳市以科技创新为引导,实现“科技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服务于湖南“三高四新” 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逐步形成了区域创新中心,加快了省域副中心建设步伐。

厚植产业优势 打造产业创新生态链

“衡阳是一座从未停止创新的城市,有肥沃的创新土壤。”秦国文表示,目前,衡阳市拥有15所高校,23家院士专家工作站,90余家众创园区(平台),50余万位高素质技能工人,创新人才、创新资源十分丰富。

如今,衡阳市已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行列,“衡阳制造”更是衡阳市的一张专属名片。“衡阳制造”活力四射,离不开其肥沃的创新土壤。

秦国文表示,衡阳市紧紧围绕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明确了“三强一化”发展路径,以强创新、强开放、强集聚为抓手,不断加快区域中心化进程。

“强创新”是加快推进衡阳中心化进程的重要抓手之一。衡阳市始终坚持创新首位战略,用活用好国家创新型城市和“科创中国”试点城市金字招牌,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突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

秦国文强调,要把发展制造业作为衡阳立市之本,聚焦“一核两电三色四新”十大主导产业。“一核”即核技术应用产业;“两电”即电气设备、电子信息产业;“三色”即“有色、白色、黑色”,就是有色金属、盐卤化工、钢管及深加工产业;“四新”即新能源汽车、生态农业、现代物流、文旅健养产业。2021年,十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营收)3360亿元,其中核技术应用、有色金属、盐卤化工、钢管及深加工等产业增速均在20%以上。

为实现衡阳制造业新突破,秦国文表示,衡阳市将以链群思维厚植产业优势、以项目建设积蓄产业动能、以企业培育夯实产业基础、以数字赋能推动产业转型、以精准服务优化产业生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其中,在厚植产业优势上,衡阳市坚持纵横交错布链、上下结合补链、聚焦龙头强链,紧盯产业发展动态、产业链缺失薄弱环节和“三类500强”企业,招引一批重大项目、总部企业落地,持续提升产业生态集聚力、产业链条建构力、高端要素运筹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区域经济整体发展提供持续动能。在企业培育上,衡阳市积极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打造一批细分领域“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有序推进年内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突破220家。在精准服务优化产业生态上,衡阳市创新推进“五赋一聚焦”机制,扎实开展千名干部联千企“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百日行动,深入开展“援企纾困”专项行动,制定亏损企业和其他困难企业发展问题台账。今年以来,通过靠前服务解难题,已帮助27家企业扭亏、125家企业减亏。

发展枢纽经济 强开放深化区域合作

衡阳是湘南地区中心城市,有南北要冲、两广咽喉之称,是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海西经济区、长三角的“几何中心”,是湖南与广东、广西经济社会文化互动频繁的中心城市,可以同时接受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圈的辐射,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秦国文认为,要发挥好区位优势,避免陷入“不南不北”“不东不西”的困境,关键在于推动交通优势转化为枢纽优势,枢纽优势转化为物流优势,物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枢纽经济,以枢纽为目标优化布局、做强实体、集聚要素、提高效能。

同时,衡阳市积极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打造投资布局华南地区的桥头堡、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内陆的集散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支点,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区域合作。

秦国文表示,“十四五”期间,衡阳市将围绕建设“国家区域重点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湘中南商贸中心城市、中部地区商贸物流节点城市”,倾力打造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大市场、大物流、大商贸的开放格局。

对于打造开放格局,秦国文特别提到五个“高标准”:一是高标准建设区域物流枢纽,以大物流构建大基地;二是高标准建设大宗商品市场,以大商贸支撑大中心;三是高标准建设农产品市场,以大市场联通大湾区;四是高标准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以大改革优化大环境;五是高标准建设信用体系,以大公平促进大竞争。

其中,在高标准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方面,衡阳市对涉企改革事项“两个清单”,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证照办理事项提速82%。349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异地可办、全城通办,企业开办便利度位列湖南省前列。在高标准建设信用体系方面,衡阳市强化信用监管,全面实行“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加强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和价格监督检查,为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今年1月至5月,全市市场主体总量同比增长26.2%,企业总量同比增长13.7%。

打出政策“组合拳” 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

据秦国文介绍,衡阳市现有4家上市公司,分别是达志科技、湘油泵、启迪药业、湖南天雁。今年新增1家新三板挂牌公司——衡阳市金则利特种合金股份有限公司,也是衡阳市首家新三板创新层挂牌公司,公司将在挂牌满12个月后,择机申报北交所首发上市。另有辅导报备企业恒飞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南岳电控(衡阳)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家公司。

秦国文表示,近期,衡阳市全面贯彻落实省企业上市“金芙蓉”跃升计划,在政策扶持、机制推动、精准服务等方面打出一套推进企业上市组合拳。下一步,衡阳市将继续围绕“三个工程”,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

实施企业上市“培育工程”。 按照“择优培育一批、改制辅导一批、申报上市一批”的工作思路,坚持政策推动、企业主动、部门联动、机构互动,健全企业上市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服务体系,加强拟上市企业资源储备,调整优化上市后备企业、培育企业名单,加快推动一批符合产业政策、主业突出、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企业上市。

实施企业上市“培智工程”。发挥企业上市辅导中心专业优势,引入第三方专业咨询机构,引育专业人才及团队,一对一指导企业规范运营,定期为上市后备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组织开办上市后备企业专题研修班,通过举办各类培训、路演活动,为企业拓宽发展思路和“朋友圈”,提高企业上市成功率。

实施企业上市“培土工程”。建立企业上市服务事项快速办理机制,降低企业制度交易成本。加大企业上市金融支持力度,加快推进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实施企业上市分阶段奖励政策,厚植更广袤的企业上市成长土壤。鼓励各县市区、园区培育上市“种子选手”,引导更多资本市场资源流向县域,持续营造“想上市、能上市、会上市、上成市”的良好上市环境。(张娟)

【责编:沈中琴】
原标题:秦国文: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