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圈里共有55头‘西门塔尔’牛,价值100多万元,养牛这一项年纯收入达30多万元。”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兰草镇五枝村肉牛养殖大户王勤殿计划明年再建一个1200平方米的牛棚,年出栏200头左右,还计划建一个屠宰场,把卖肉牛变为卖牛肉。
木阁村村支书王永春给自己领管的花椒园算了一笔账:今年花椒市场价格虽然低迷,但除去成本还是有近3万元的利润。“在家门口发展产业还能有一笔收入,要是放在几年前,想都不敢想。”
据了解,兰草镇距离平昌县城约25公里车程,因交通等因素制约,区位劣势比较突出,外加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原本无产业支撑,发展水平远落后于周边乡镇。在此情况下,如何发挥好区域红色历史“特产”--“半截皮带”精神引领产业发展?兰草镇党委政府盯紧了群众熟悉的青花椒种植和肉牛养殖这两大方向。
半截皮带,红色经典,鞭策激励父老乡亲一心求变
长征途中红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二七四团‘半截皮带’的故事主人公周广才,现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兰草镇五枝村人。1936年7月,红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二七四团八连一个班第三次过草地时,陷入断粮的困境。当时年仅十六岁的红军战士周广才在极其舍不得而不得已才拿出自己缴获敌军的牛皮腰带,当吃到皮带第一个扣眼时,他攥紧剩下的部分,哭着恳求战友:“我们不吃了,把它留着作个纪念吧,带着它去见毛主席,去迎接全国革命胜利。”大家怀着对革命胜利的憧憬,忍饥挨饿,终于将半截皮带保留下来。在后来的战斗中,其他六名战友相继牺牲,最后只有周广才到达了延安。为纪念那段难忘的岁月,他在皮带背面郑重烙下“长征记”三个字。
八十六年虽已过去,但“半截皮带”的故事穿越时空,精神永存,鞭策后人。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正是因为有“去见毛主席”这样的信念作支撑,周广才才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走出茫茫草地,走到了陕北,创造了奇迹。“半截皮带”见证了红军长征时的艰苦卓绝,见证了红军战士“铁心跟党走”的坚定信念,成为一段“红色经典”广为流传,尤其鞭策激励着兰草及全县父老乡亲一心思变求发展。
树立标杆,提供保障,推动肉牛养殖产业发展
“我们在困境中谋发展,一刻都不敢耽误,只有抱着干成的信念,继续发扬红军不怕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方能带领老百姓发家致富。”该镇党委书记刘谚说。据了解,兰草镇历来就有肉牛养殖传统,但像王勤殿这样的养殖规模,以前可没出现过。政府把他的产业当作标杆,并纳入全镇重点特色示范产业加以推广,群众纷纷效仿开始养殖。
刘谚介绍,为进一步发展肉牛产业,镇政府今年制定了“五个一”(即:新建一个500头以上肉牛养殖规模场,新增一家60头以上的集体经济养牛场,每个村新增一户1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发展一批小规模养殖散户,年底实现肉牛养殖数量翻一番)的目标。同时,为推动肉牛养殖产业发展,专门成立了以书记、镇长为组长的肉牛产业发展服务保障组,秉承“应帮尽帮,能帮尽帮”的理念,为肉牛养殖户提供从场地选址到肉牛销售服务环节的全过程保姆式服务。
正是在服务保障组的倾情帮助下,刘文琼新建养牛场的用电问题很快就得到解决,申请贷款的手续也正在受理中;袁述兰新建500头的规模养殖场建设正在快速推进,预计年底可投入使用……
有了服务保障组的帮助,兰草镇老百姓养牛的信心大增,年初制定目标大多已经实现,尤其是一些小规模的散养户,不用自己花钱买饲料,成本大大压缩,只等稳赚收益。
提升产量,精细管理,打造全省花椒高产示范区
在中仁村,新建的S409快速通道贯穿产业园,已剪过枝条的花椒树开始长出幼芽,显得生机盎然。刚引进的江津籍业主龚财明带着几名技术骨干正在园区检查,计划通过枝干矫形等系列技术处理,突破该产业发展顾虑,打造全省花椒高产示范区。
在木阁村,一幢幢新居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道路两旁。想当年,全村就一条毛坯路通向村委会,村民生产生活用水也是靠天下靠人挑。现在通过干群不懈努力,抓住党的好政策,村民大多住进了新房子,硬化道路入社入户,城乡一体化供水干净放心到家家户户……以前贫穷落后的村子现已生机无限。
在青花椒产业发展上,兰草镇主要在精细化管理、高质量产出等方面寻找突破口,将辖区3900多亩青花椒分割成每200亩一个单元格,然后通过“稳”“引”“领”“托”等形式确定业主,实施精细化管理,努力建设青花椒高产示范区。目前,中仁村青花椒高产示范区建设已经实施,全镇青花椒高产示范区建设正稳步推进,预计两年后可见成效。
“只要产量有大幅度提升,市场竞争就有优势,即使单价再低,总收入也有保障。”刘谚说,根据目前的市场行情,青花椒如果能实现高产,业主就有钱赚;只要业主有钱赚,产业就不会萎缩;只要产业不萎缩,老百姓就可以在家门口挣钱增收。
刘谚表示,在党的二十大新征程部署下,在县委新目标推进下,在老百姓的全力配合下,兰草镇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大改变与全面实现充满信心。(平昌县县委党史研究室 吴丹 周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