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区地处成都平原腹心,作为都江堰精华灌区,历来是川西林盘集中的典型区域,也是全国四大花木产区之一,拥有丰富的林盘和园林资源,绿色生态空间广阔,园林生态根基厚重,被称为“成都人的后花园”。先后荣获“联合国杰出绿色生态城市”“国际生态宜居典范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殊荣。温江域内有167km2生态大公园,是省内外知名的生态涵养花园城市。全区花木种植面积17.3万亩,在地资产200亿元,初步形成了桂花、银杏、紫薇三大特色品种和万春先锋盆景、寿安百花盆景、和盛友庆兰花、和盛土桥紫薇、寿安天星编艺、万春新河地被植物等特色品种聚集区。近年来,温江区依托丰富的花木资源,以“农商文旅体养”融合发展为路径,积极探索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通过“花木+”模式将花木、林盘、川派盆景技艺、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等资源成功转变为多维度系统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支撑点。
依托生态资源优势,以公园城市建设为统揽,构建“南城北林”城市空间布局,大力发展“花木+康养”的健康养生产业。“南城”为110km2城市集中发展区,承担城市极核功能,为“北林”导入人流、物流、资金流;“北林”为167km2生态涵养区,承担生态保障功能,为“南城”提供更具竞争力的水源涵养、固碳释氧、空气净化、气候调节等生态调节服务产品。2017年温江对辖区内的碳储量进行监测,全区碳储量达到256822.18t。依托“北林”区域17.3万亩花木资源优势,温江大力发展“高端、精致、生态、静谧”的养生养心产业,深入推进“花木+康养”的农养融合模式。同时,结合三医融合产业优势,实施温江“健康产业”技能工匠品牌培育计划,加强康养护理类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打造“温江月嫂”“温江护工”“温江保育”等为内容的健康产业技能工匠品牌。目前,泰康、国寿、太平、太平洋、前海等五大保险公司扎堆投资温江,累计引进高端康养项目13个,总投资281.5亿元。
依托丰富的花木资源,以川西林盘为载体,以“北林”绿道为纽带,构建绿道生态旅游环线,着力打造“花木+旅游”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川西林盘是天府文化、成都平原农耕文明和川西民居建筑风格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温江拥有丰富的林盘资源,7000余个川西林盘星罗棋布。按照“1条绿道串资源、N个林盘聚落展特色”的发展思路,坚持全域景区化、景观化理念,以“前店后厂”的花木展销模式,大力推进“园林变景点、园区变景区”。一是大力实施以“整田、护林、理水、改院”等为主要内容的川西林盘保护修复,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本土化、现代化、特色化的新型林盘聚落,推动林盘变企业总部、变创客空间、变旅游景区。二是建成投运65km“北林”绿道生态旅游环线项目,绿道按照天府绿道、国际马拉松赛道和国际自行车赛道标准建设。利用绿道这条线将沿途散布的川西古蜀文化资源、特色小镇、林盘、湿地景观等生态资源串联起来,构建独具温江特色的环绿道消费圈,打造花卉园林游览、高端民宿体验、运动健身休闲、康养医疗服务四大全域旅游场景。三是支持绿道沿线花木企业改造提升园林景区,以绿道为轴线调整种植区域,集中展示精品花木资源和特色花木产品,打造温江花木百年品牌展示窗口。目前已打造幸福田园、植物编艺公园、五月玫瑰园、连二里市、紫薇公园等10余处以花木观赏为主的景点。建成半亩方塘、九坊墅宿等精品民宿项目19个。每年组织举办温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绿道成为全民健身基地。2021年全区共接待1882.93万人次,其中乡村旅游综合收入66.21亿元。
依托川派盆景技艺,以花木编织造型为切口,促进“花木+文化”有机融合,提升花木产品附加值。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川派盆景技艺是中国传统盆景的四大流派之一。温江区寿安镇作为川派盆景发源地,立足“中国花木艺术康旅小镇”定位,大力发展花木编艺产业。整合天星村、团结桥社区等编艺产业核心区域优质资源,建成全国唯一以花木编艺为主题的国家AAA级景区——植物编艺公园。同时,依托“植物编艺公园”平台,以10000余亩核心区域为引领,形成植物精品展示园、花木编艺创研中心等各有特色、定位鲜明、优势互补的微平台11个,提高编艺产品整体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开展技能培训和造型比赛,提升编艺匠人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形成编艺用材、构造、技艺等8个方面的技术规范,编艺产品线延伸到100余种,申报注册专利产品34件。打造先锋村川派盆景小镇、三邑川派盆景2个以盆景文化为主题的林盘景区。从2015年开始每年举办花木编艺文化旅游节,弘扬地方文化特色,宣传花木编艺产品,拓展产业资源,充分展示温江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产业发展特色和乡村振兴风貌。
依托都市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以市场为导向,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花木+科技”引擎,推进花木产业转型升级。在生态环境最优越、花木产业最发达的“北林”区域,规划建设幅员面积161.5km2的都市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集聚川农大、市农林科学院等19所涉农科研校院所,为花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一是打造环川农大、环中医大高校知识经济圈,探索苗木花卉“精品化”“深研化”新路径。与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共建西南花卉种苗繁育中心,引育高山杜鹃等新优“川花”50余种,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推动传统苗木向精品花卉等高附加值产品转型。打造校院企地合作共同体,进行桂花全产业链的深度研究开发,通过无公害桂花栽培、鲜桂花收储、物理法萃取以及无防腐植物源配方等技术,推动种植面积达四万多亩的桂花产业从工程用苗到精深加工的跨越式升级。二是推动花木产业数字化发展,打造花木产销新业态,助推花木销售。建成西南地区唯一一所国家级花木交易所——成都花木交易所,目前交易品种包括绿化工程用料、兰花产品、苗木产品、农副产品、盆花产品、岩茶产品、木材产品等7大类,交易量突破2000万元。建成集网红主播孵化、直播新场景展示,国际花木新品种展示发布、花木线上线下联动交易、文创主题花园及乐园多功能为一体的花仙境总部园区,打造花木数字产业示范基地。同时与阿里巴巴“春雷计划”合作打造花仙境村播学院,面向花农开设专题直播课程,精准培育花木产业直播人才。
依托庞大的花木产业规模,探索“政府+银行+市场”多方联动机制,推动“花木+金融”绿色金融发展,全面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一是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先后推出“花木贷”“花木仓单”等特色信贷产品。其中,花木仓单质押融资入选国家发改委27个“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经验案例”。作为全国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区县,温江将经营权的直接抵押与花木产业发展实际相结合,探索推出“土地经营权+地上附作物”的抵押模式,拓宽农村产权融资途径、推动产业深度融合。二是丰富和完善收储处置机制。引入成都市温江区三联花木有限责任公司、成都花木交易所两家国有企业参与市场化处置试点,依托两家国有企业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农村产权收储联盟,提高抵贷资产处置效率。三是创新融资风险缓释机制。区政府出资500万元引导设立5000万元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风险基金,探索建立银政企三方共同承担市场化风险分担体系,实现传统的“债务收购—抵押物资产处置—净值分配”向“市场化处置—差额补偿”转变。(成都市温江区发展和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