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围绕“促进优势资源就地转化利用”转型发展主题,按照“增量促发展、存量促转型”的思路,坚持智能化、高端化、融合化、绿色化发展方向,不断推动天然气硫磺、锂钾综合利用、微玻纤、金属新材料“四大支柱产业”集群延链发展,加快构建“4+6+N”产业体系,建成全国新能源新材料综合利用示范区、国家气产联动增值发展试验区,成为加快建设全国“千亿县”、争当县域发展“排头兵”的主要引擎,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创新引领 开创“新局面”
“现在普光气田大湾4011-2井日产天然气15万立方米,经过连续三天冲孔气举作业,大湾4011-2井作为中国石化第一口开展油管冲孔气举工艺试验的高含硫气井终于取得了成功,这也标志着高含硫井连续气举排水采气工艺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填补了一项国内技术空白。”普光气田相关负责人刘长松自豪地说。
近年来,宣汉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创新平台建设,深入参与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支柱产业提质、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工程,加快形成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动力格局。
宣汉县培育壮大各类创新主体,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吸引能源化工、新材料高校和科研院所与宣汉县开展产学研合作,鼓励四川文理学院等本地院校与宣汉企业联合开展基础研究,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发挥创新平台集聚示范带动效应,依托中国地质科学院、中石化、郑绵平院士团队等科研院所、成都理工大学、大型企业和专业团队力量,创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加强产业技术创新,围绕“4+6+N”产业体系,聚焦制约产业发展短板,实施重大科技产业工程,加快推进 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加大锂钾综合利用研发力度,推进天然气硫磺、微玻纤新材料、铜基新材料等产业研发,加快现代钢铁、玻璃灯饰等产业技术升级改造。
开放合作 拓宽“新领域”
走进坐落在普光经济开发区的四川正达凯先进智造产业园,只见园区内吊塔林立,工程车来回穿梭,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
“目前,全厂10公里地管铺设完成,成品及中间罐区36台储罐基层已经完成,现阶段已经开始罐体制作,全厂7条主管廊等基础施工完成,上部结构正在施工中,初期雨水池建成投用两座。”四川正达凯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张叶飞介绍道。
作为东西部协作产业示范项目和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示范项目,四川正达凯先进智造产业园将形成新材料产业集群,是宣汉推进开放合作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该县统筹对内对外开放,拓宽制造业发展新领域,强化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的产业协作,以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引领,加快中西部联动发展,推动东西部协作发展,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和领域,加速形成新的产业竞争力,做实“进群入圈”产业合作。
宣汉县主动融入川渝协同发展,积极探索与成渝地区共建成达、渝达(宣汉)产业协作园区,围绕“4+6+N”产业体系,重点承接成渝地区产业转移。协同西部(成都)科学城、西部(重庆)科学城,实现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协同发展,培育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中西部联动发展,加强与关中(西安)、长江中游城市群(武汉)等经济区产业合作。将新材料作为与西安合作的落脚点,将研发基地设立在普光经开区,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东西部协作发展,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政策,加强产业合作、资源互补、劳务对接、人才交流,主动与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沿海经济区协作发展,探索共建东西部协作产业园,鼓励企业开展飞地经济合作,采取“飞地园区”形式,与江苏、浙江等地政府合作,吸引优质企业入驻宣汉;远期与东部地方化工园区合作,吸引符合宣汉产业发展定位的龙头企业入驻园区。
绿色发展 点燃“新引擎”
“目前,公司已完成煤改气改造,形成年处理钻井固废5万吨能力,二期危废处理扩能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中,建成后可年处理油基岩屑10万吨!”四川亿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向荣信心满满地说道。
“不断壮大宣汉绿色低碳优势产业,不仅能留住绿水青山,而且也助推了宣汉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宣汉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曹伟表示,该县大力推进智能制造,推动节能减排,提升工业清洁生产水平,推动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促进工业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变,点燃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近年来,宣汉县坚持绿色发展,主动融入国家“双碳”目标,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充分利用工业生态规律,构筑“链接共生、原材料互供、资源共享”的工业绿色发展模式,鼓励企业进行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能效水平应提尽提,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宣汉县加快煤炭产业提档升级,实施煤矿技改设施建设和煤炭洗选设施改造,加快推进储配煤基地建设,提升清洁生产、安全生产、智能生产和规模化生产能力。构建农产品加工全产业链,重点围绕牛、果、药、茶、菌等优势产业,加大农产品初精深加工及仓储物流等延链补链建设,培育壮大特色农产品品牌。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全面推行产业技改提级和绿色制造,健全节能减排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机制,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推进绿色工厂、绿色车间和循环园区建设,着力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制造体系。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大力推进“互联网+制造业”“制造业+旅游”“制造业+现代农业”“制造业+新业态”等融合发展。
两化融合 激活“新动能”
生产线上,一台台智能设备高效生产;监控屏上,实时数据不断更新。来到四川航达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只见生产车间数字化管理系统把所有生产数据可视化,实时监督控制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资产利用率。
“按照‘4+4’的设定,即‘引进、试点、总结、推广’四个步骤和建立‘ERP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计量系统、智能制造管理与执行系统’四个方面,逐步实施数字化转型相关程序,建成具有全国专业化、绿色化、智能化的电炉炼钢企业标准。”该公司总经理刘小明介绍道。
近年来,宣汉县坚持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大力提高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工业智能设备联网率,加快设备及生产线的自动化、数字化改造,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宣汉县持续推动两化融合创新发展,培育制造业、互联网金融跨界融合新生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实体经济升级。深入推进“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全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步伐,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紧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牵引的“4+6+N”现代工业体系,建成全省领先的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建设具有全省影响力的数字科创中心,做大做强锂钾综合利用、天然气硫磺、微玻纤等主导产业。
今年以来,宣汉县数字产业化产值实现6200万元,4家数字经济规上企业核心产业产值1100万元,持续推进1家县内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升规入统,开展智慧工厂、智慧车间、智慧园区试点示范工作,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张平、漆楚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