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袁雪飞报道 绿园区位于长春市西部,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京哈、长白、长郑、长农省际公路和绕城高速、四环路贯穿全境,哈大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吉长城际铁路位于区内,这些重要的交通线路为绿园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
作为吉林省长春市的一个“工业老区”,绿园区在过去的几年中,通过实施一系列创新性的招商引商和培育产业策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个工业老区,如今正以其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崭新的产业风貌,为吉林省的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筑巢引凤强基础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面。近年来,长春市绿园区不断创新政务服务举措,释放政策红利、强化政策引领、加强政策对接、营造法制环境,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良的干事创业环境。
面对持续下行的经济环境压力,绿园区积极稳用好国家和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配套出台关于稳增长促发展、支持市场主体纾困、促进消费回补系列政策举措182项,领导带头包保服务557户“四上企业”,减免退缓企业税费达6亿元,开展“聚惠绿园”购车优惠活动等专题促销15场,市场主体逆势新增1.66万户。绿园区还主动对接“区域创新中心”建设,深入实施科技创新“三个100”计划和高端人才引进工程,创新开展“服务大企业创业、培育孵化新主体”双创周活动,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9户,3名青年科技人才进入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全力支持龙头企业牵头技术研发项目,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京张智能动车组”获2022年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金奖。绿园区统筹实施20项改革任务,顺利完成2个开发区机构改革,全面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最多跑一次”事项848项,办理跨省通办业务1704件,探索形成一个核心、三级协同、五人同格、五治融合“1355”基层社会治理模式。3项改革经验在省市推广。
绿园区积极开展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工作,推进政府法律顾问参与政府重大事项审议70余次。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99个,深入推进“八五”普法,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35件,为企业进行“法治体检”服务55次,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更加浓厚。
绿园区政数局局长王洪亮表示,绿园区始终把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来抓,努力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良好氛围,近年还出台了“营商环境提优行动实施方案”,开展“暖人心解难题促发展”行动,通过“政策输血+服务活血”务实服务,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软实力,让高质量发展后劲更足。
稳妥推进招商引商,延链扩容促升级
绿园区在招商引资方面展现出了极强的韧劲和创新能力,瞄准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通过多种渠道吸引优质企业入驻,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截至6月底,全区52个重大项目开复工率达90%以上;招商引资马不停蹄,目前已洽谈项目67个,签约项目16个;推进“万人驻(助)万企”行动,优化营商环境,拉动经济增长率,全力构建企业自身发展、区域经济增长的“双赢”局面;制定商贸领域企业扶持政策,对已入库企业并且当年指标增速超过40%的给予3万至10万元不等的现金奖励,对新入库企业给予3万至5万元不等的现金奖励;绿园区正在以势不可挡的劲头打一场振兴突破攻坚战。
“以招商为例,以前更多的是企业上门咨询洽谈,如今我们的发展目标更清晰,招商的办法也更多元。”对于招商工作,绿园区商务局局长李洋深有感触,绿园区整合发改、工信等十个部门和各镇街开发区资源,组建招商引资工作项目专班,围绕汽车、轨道交通“两个轮子”发力,突出打好配套牌、集群牌、效益牌,聚焦“六个回归”,在产业链上招商,推动产业集群、集聚、集约发展,将区委绘制的工业立区蓝图落于实际行动中。
绿园区积极探索构建招商新发展格局有效路径,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心中有数、手中有策、行动有方”十二字招商方针为指导,强招商,抓项目,加速转型,打造经济发展“主阵地”。两车配套产业是绿园区主导的招商产业。据悉,绿园区聚焦“1个万亿级的世界级汽车产业基地、1个千亿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目标,重点发展整车生产、运维服务、零部件配套等核心业态,重点引进研发、检测、维修、制造等配套企业,做强品质,做大体量,加快推进工业产业园集群建设。
绿园区招商引资服务中心主任王巍介绍,绿园区围绕产业精准招商,带动企业扩链、补链、增链,大力发展上下游产业链,同时也通过订制服务等更多外延服务增加招商磁吸力,以精准服务助力精准招商。
除此之外,绿园区还在现代农业产业、双碳新兴产业、科技转化产业、现代服务产业等推进招商引资提质增效,顺利落位。在推进产业融合的进程中,绿园区坚持“商服活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平台经济、数字经济,促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新兴产业加速集聚。绿园区抓住前瞻性布局、突破性行动等重点环节,重点培育数字经济、现代金融、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持续优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做强做大主导产业,优化布局强结构
作为工业主导区,如何实现在兼顾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是绿园不得不面对的发展之问。绿园区对区内现有企业进行深度挖潜,通过技术改造、品牌建设等手段,帮助企业提质增效。同时,他们还积极引导企业间开展合作,构建产业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近年来,绿园区依托一汽集团、中车长客,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汽车配套产业,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形成集群集聚规模效应。坚持以高质量项目建设为第一要事,坚决落实“一主六双”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六城联动”“十大工程”“四个服务”,全力实施“三四五”发展工程,“三区”建设成果不断显现,发展潜能加速释放。打造皓月国际农业特色小镇推进产城融合、发挥“龙头”优势建强产业链条、持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全力提供要素保障……站在新起点,瞄准新目标,绿园区将发展规划上的一行行文字落于实际行动。
依托绿园经济开发区、皓月产业园区两个“主战场”,绿园区发挥平台优势,促进集群集聚发展,增强产业支撑力、竞争力。实施产业园区“孵化”行动。立足“两车”产业,着眼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打造智能制造产业园、智能装备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3个孵化基地,吸引178家“两车”配套企业入驻,形成集聚发展优势,实现产值超300亿元。依托肉牛产业基础,打造肉牛精深加工产业园,采取“全省养殖、园区增值,全国需求、园区集配”模式,加快发展高端生物医疗器械和高质量食品加工两大产业,促进全产业链集群发展。
通过改善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产业培育等多项举措的综合施策,绿园区不断夯实了“工业老区”发展的支撑砥柱,以创新的思维和务实的行动,推动了绿园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面向未来,绿园区将继续秉持“营商、招商、优商”的理念,努力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