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江经济带 > 城镇发展

织密一站式服务网 打造半小时就业圈

2023-11-30 13:45     中国发展网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天马山镇针对辖区企业用工荒、群众就业难,信息不畅通,工资兑现慢等实际难题,整合闲置劳动力,建立1000人零工服务队,由镇属平台公司规范组织管理,实现一站式保姆式服务,群众家门口灵活就业。

 织密一张网络。一是成立专班。按照政府主导、公司主营、村(社区)主体的形式,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寺南柳公司负责人、镇派出所、司法所、农民工中心和各村(社区)相关职能人员为成员的零工市场领导小组,增强市场可信度;以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会的形式健全寺南柳公司运营组织机构,有序开展劳务组织;二是高效组织。发动16名村(社区)常职干部成为零工服务经济人,建立镇级微信工作群,及时“发号施令”;发动48名村民小组长组成零工服务志愿队,建立村级零工市场工作群,在群共享企业岗位信息,确保企业和群众需求双向互通;同时整合村(社区)网格员成立了问题收集、矛盾处突的后援队1支,及时解决群众和企业在务工期间的矛盾和问题,推动零工市场有序运行。三是健全机制。制定了《巴中市寺南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章程》,明确了公司管理人员责任义务,框定了股东的权利、义务和转让出资条件,规范了财务、会计、人员管理等制度,依托公司推动零工市场的规范管理。

 建好两张清单。一是规范建立务工信息台账。按照村有档、镇有册、公司有信息的标准详细梳理群众和企业的双向需求清单,奠定零工市场人员、岗位基础,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二是及时更新企业用工需求清单。由寺南柳公司定期收集全镇5家茶企、茶叶加工厂在采茶、茶叶管护中的用工需求;由镇项目办梳理全镇领域以工代赈、乡村振兴、文旅康养等项目建设的用工需求,由各村(居)及时收集辖区生产生活急需用工需求,按照用工人员年龄要求、技能要求、用工时长等内容建立全镇就业岗位需求台账。三是动态调整群众短期务工需求清单。由各村民小组长分社摸排并统计每户的就业情况、就业需求、就业现状,按照姓名、性别、年龄、工种、务工时长、预期薪资六大类详细建立群众务工需求台账,实现动态调整管控。

 强化三项保障。一是提升技能。按照群众需求,通过集中培训、分类培训、田间地头培训、以岗带训、分小组1+N结队训、专门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采茶、选茶、贴瓷砖、粉墙、道路修建砼工、模板工等务工技能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推动“民工”变“技工”,确保群众有技术,岗位有人才。目前,松巴茶叶加工厂已对3000余名群众进行了培训采茶就业,天南村以工代赈项目已对240余名群众进行了道路建设培训就业,狮子寨村家庭农场吸纳了15名就业人员,垂钓中心和露营基地吸纳了8名就业人员,四川巴蜀秦风茶韵茶叶有限公司吸纳了15名就业人员。二是优化服务。对务工群众购买意外保险,租赁线路车“一早一晚”从群众住处到务工点往返接送群众,务工期间由用人企业向务工群众免费提供午餐和饮用水;三是保障收入。由企业和村(社区)经济人同时对务工群众进行计工,每天汇总,及时核算群众务工收入,通过寺南柳公司直接支付到群众手中按月发放劳务费用;同时按10元/人次给予村(社区)和经济人适当补助。

 夯实四项实效。一是拓宽集体经济“新路径”。通过建立零工市场,村(社区)有效组织务工劳动力,通过派遣劳务、兑现收入,实现集体经济增收。二是鼓足群众增收“钱袋子”。按照群众和企业双向需求,让群众既能发展庭院经济,又能就近就业;同时按照能用人工尽量不用机械,能组织当地群众尽量不用专业施工队伍的要求,在实施工代赈项目、乡村振兴项目中大力使用零工市场务工群众,让群众实现增收。天南村以工代赈项目吸纳零工市场务工群众253人,发放劳务报酬93.909万元,实现人均增收3712元。谢家湾以工代赈项目即将开工,劳务报酬发放计划在100万以上。三是建立就业帮扶“专车间”。按照创业就业相关工作要求和“一兴三建五促”的充分就业模式,以狮子寨村部为阵地建立了人社服务之家,精准服务就业创业群众;以寺南柳公司为平台,统筹镇全域劳动力开办了劳务专业合作社,建立了零工市场,做实做优劳务转移输出;以茶叶加工厂、农副产品加工厂为载体建成了就业帮扶车间,吸纳了镇域内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四是激发乡村振兴“源动力”。通过组织零工市场留住了人才,也吸纳了返乡人才,同时按照因岗用人,因技择岗的原则用活用好了劳动力,促进了劳务转移就业、产业发展、基础建设、乡风和谐,切实助力乡村振兴。(巴中市巴州区天马山镇人民政府)

【责编:梅海艳】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