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讯 6月19日,四川省推广以工代赈工作联合调研交流活动在凉山州西昌市举行,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冕宁县、西昌市以工代赈工作经验做法,下午召开全省推广以工代赈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质增效工作会,强调要深刻认识以工代赈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质增效工作的重大意义,用心、用情、用力抓好工作落地落实。
近年来,德阳市深入贯彻国家、省关于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工作部署要求,主动与行业部门“共谋”“共管”农推项目,达到“项目成果共享”。2023年以来,德阳从水土保持、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小切口”入手,“小步子”快跑,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项目66个,已吸纳3600余人参与项目建设,发放劳务报酬3760余万元。
坚持“三个注重”,做好项目共谋。充分理解“项目建设是平台载体”,把共谋项目作为推广工作的基础。一是注重宣传实效,思想上达成共识。围绕讲好以工代赈故事、讲明白推广以工代赈政策,印制以工代赈5本书、政策明白卡等资料,采取上门到行业部门、走进基层党组织书记素质能力提升班等方式开展政策宣传培训,同时加强与宣传部、地方媒体协调联动,不断扩大以工代赈政策宣传影响力和辐射力,在全市形成良好的宣传态势,凝聚各方思想共识。二是注重沟通协调,行动上形成合力。坚持每季度召开1次推广以工代赈工作联席会,同时,充分发挥项目建设牵头部门的职能作用,梳理形成水利、农业、林业、交通、文旅等领域年度项目实施表,再分领域与行业主管部门进行会商,打破部门间的壁垒、业务间的分割,共同研判提出年度适用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清单,合力打开推广以工代赈工作局面。三是注重示范带动,覆盖面逐步扩大。会同水利、农业农村部门印发了《关于在水土流失治理建设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的通知》《关于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以工代赈的通知》,率先在水土保持、高标准农田建设2个领域推广,并逐步覆盖到营造林建设等领域。
结合“三到现场”,做到过程共管。充分认识对项目建设开展监督管理的必要性,把共管项目作为推广以工代赈工作的重点。一是前期论证到现场。从项目源头加强管理,通过现场踏勘与文本审核相结合的方式参与项目可研报告或实施方案的评审。二是项目施工到现场。项目计划下达后,市、县发改、农业农村部门充分对接,形成项目实施台账,指导业主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时,明确尽量动员当地项目区农村劳动力参与,督促施工单位采用岗前集中培训等方式,让务工群众尽快掌握技能适应岗位。项目推进中,发改、农业农村部门每月实地督导项目进展、质量管理、劳务报酬发放情况等。三是项目验收到现场。加强项目竣工验收管理,作为推广以工代赈项目,遵循项目原有组织管理方式,将吸纳当地群众务工、劳务报酬发放等情况纳入验收内容。
突出“三个导向”,推进成果共享。深刻把握“就业增收是根本目标”的政策内涵,把共享项目建设成果作为推广以工代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突出目标导向,抓实就业增收。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与行业部门、业主单位、施工单位对接沟通,在确保项目质量、进度和效率的前提下,充分挖掘用工潜力,尽可能多地组织当地群众务工就业,尽可能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2023年,德阳市在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推广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吸纳当地劳动力1936名,发放劳务报酬1704万元,占财政资金22%。二是突出结果导向,助力基层治理。把推广以工代赈方式作为妥善处理项目建设与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措施,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和幸福感,进而推动项目更好落地。三是突出责任导向,促进持续增收。项目验收合格后,在项目区设立统一规范的项目建设公示标牌和标志,将项目建设、推广以工代赈的有关信息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并鼓励聘请当地群众负责后续日常管护,持续发挥工程效益、赈济作用。(德阳市发展改革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