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江经济带 > 协同发展

四川通江:基层治理托起河西村聚居点的“安居梦”

2020-10-19 12:04     中国发展网

“今年大丰收!我们的红心猕猴桃已经收了20多万斤,卖了180余万元,再等几天50万斤黄心猕猴桃又要上市了。”10月15日,在四川省通江县铁佛镇河西村的猕猴桃产业园里,正在采摘猕猴桃的村党委书记龚克现喜滋滋地说。

图片 2

村民采摘猕猴桃

采摘、装箱、发车......连日来,在通江县铁佛镇河西村聚居点的猕猴桃产业园里,沉甸甸的果子缀满枝头,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果农们脸上,积极探索乡村基层治理新模式的河西村民,又偿到了丰收的“甜头”。

建新居兴产业   产村相融育新机

别看现在的河西村聚居点一片“业兴、家富、人和、村美”景象。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还是一个满是荒田、荒坡、荒地的“三荒地带”,既不通路也不通电,家家户户都住土木房子,村民们靠天吃饭种庄稼,日子过得紧巴巴。

“一家5口挤在2社河沟边的老木架房子里,婆婆瘫痪在床,两个女子都在念书,吃了上顿莫下顿,穷得叮当响。”回忆当初的日子,村民许菊珍说。

2014年伊始,脱贫攻坚行动在村里全面展开。河西村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占地120亩的新村聚居点,新建巴山新居105套,共安置异地搬迁户、土地增减挂钩搬迁户、危房拆旧搬迁户110户459人,同时引进龙头企业,投资4000万元新办占地1700亩的猕猴桃+丑柑产业园。借着这股东风,许菊珍一家人的命运也迎来转机。

图片 3

 村民采摘猕猴桃

“2014年,我们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先是我老公获得了每月补助300元的公益性岗位,后面我又在猕猴桃产业园找到了做施肥、修枝、蔬果的管护工作,每天也能挣80元左右。2017年底,我们又在政府补助12.5万元购房款的政策下,没花一分钱就搬进了125个平方的巴山新居,过上了楼上楼下的新生活。”村民许菊珍说。

“猕猴桃和丑柑产业园辐射带动全村入园务工1200人次,实现人均增收3000元一年,带动散户投入果蔬种植,畜禽养殖200户,户均增收近万元每年。”铁佛镇河西村党委书记龚克现介绍。

建支部促凝聚   共治共享美家园

家园建起来了,公共服务差、群众人心散、资源分配难成了聚居点管理的“痛点”,河西村党委决定成立聚居点党支部,在促进聚居点群众“物理聚居”的同时,实现人心情感“化学融合”。

“党支部有五名党员,分别是县林业局退休职工宋克仁、镇卫生院退休院长郭永平、村民谭建培、个体户冯仕江和原小岭村村支部书记谭义培,谭义培任支部书记。”铁佛镇河西村党委书记龚克现说。

作为不同类别搬迁群众的利益枢纽,聚居点党支部推选5名热心公益、公道正派的党员群众,成立“自主管理委员会”,制定《聚居点入住户守则》,又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公开选拔了3名“管理点长”,实施“支部书记+自主管理委员会+点长”的治理模式,强化思想教育,决策重大事项,实现共治共管。

图片 6

聚居点新居

河西村聚居点村民谭正斌介绍:“我们自主管理委员会按照每年每户每平1元的标准收取物业管理费,用于公共设施管护,垃圾运输清理,花草种植绿化。同时由点长负责组织实施环境卫生清洁整治行动,整合全村10个公益性岗位,统筹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户和志愿者等力量,对村内公共设施维护、环境卫生整治、安全隐患排查等治理工作落实分片负责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和“门前三包”“六顺六净”等制度,开展最美院户评选,激发内生动力,共建美好家园。”

此外,聚居点还设置党员管护区和党员示范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宋克仁自费购买花草苗木种植美化环境,郭永平主动清理鱼塘卫生,在两人的带动下,村民们都积极参与进来在聚居点栽花种树,提升环境形象,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图片 7

整治后的山坪塘

村民杜平说:“现在我们村就是风景区,春赏花,夏垂钓,秋品果,冬采摘,一年四季都有不同景色,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接下来,河西村聚居点将继续依托“支部书记+自主管理委员会+点长”的治理模式,在加强村民的自治共管中,快速推进黄嘴头大桥建设,优化果园体验采摘路线,完善村养老院和农家乐配套,把河西村聚居点打造成通江县城的“后花园”,让更多的村民吃上“旅游饭”,过上“好日子”。

近年来,通江县全面实施城乡基层治理“八项工程”推进“八大突破”,高质量推进聚居点治理,形成多元聚居点453个,建设聚居点休闲广场61个、配送娱乐设施27套,建立红白理事堂26个,合理布局村级综合服务中心368个、村教学点318个、525个卫生室、525个文化室,达到聚居点“一公里”服务全覆盖。同时因地制宜发展“五园经济”,建成菜园、药园、果园、养殖园、加工园等1.1余万个,让群众住得好,能致富,稳得住。(杜文龙 邱凡峻)

【责编:予笙】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