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江经济带 > 协同发展

盐津县八大措施 确保教育精准脱贫

2021-01-25 19:53     中国发展网

“各位专家亲临我县检查指导和开展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工作,是我县新时代教育发展史上的又一件大事,它必将对我县教育事业的大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此次督导评估的过程,就是我县履行教育职责不断进步和提高的过程。”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县长郑磊说道,全县将以此次督导评估为契机,诚恳听取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意见、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分析、总结,在实践中探索,在创新中发展,以坚定的信心和昂扬的斗志全力开创盐津新时代教育事业更加辉煌的明天!

脱贫攻坚以来,盐津县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教育精准扶贫的各项指示,紧紧围绕市委“133”、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工作思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着力提升教育扶贫成效,不断完善教育扶贫工作格局,扎实推进教育扶贫工作,全县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图片28

全力抓实控辍保学工作

全县控辍保学工作主要围绕“有学上”“上好学”“不辍学”三个目标开展工作。努力做到打好办学条件“硬底子”,确保“有学上”;管好学生资助“钱袋子”,确保“上好学”;抓好控辍保学“牛鼻子”,确保“不辍学”。2016年以来,全县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全面开通入学“绿色通道”,建立特殊群体“一生一案”档案,对随迁子女、留守学生、困难儿童、残疾儿童等特殊学生采取教师人人家访、班主任逐户劝导、“1+1”帮扶、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方式。落实“双线六长”责任制,依法控辍、管理控辍、宣传控辍三步措施。做好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让每一位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生,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都能接受完整的义务教育。

图片29

全力加强薄弱学校改造

全力实施“全面改薄”,夯实办学20条底线,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进程,推动全县义务教育的健康、均衡、快速发展。2014年以来上级共投入全县义务教育“全面改薄”项目资金38475.94万元,新建、加固维修校舍项目238个140690平方米,采购生活设施设备11565台(套),课桌凳4580套,教学仪器设备及其他设备7485台(套),图书340223册,中小学教学器材配备均按I类标准配备,配备比例达100%;多媒体电子白板实现 “班班通”;小学、初中每百名学生教学用计算机台数分别为9.4台、10.2台,生均图书分别为26.5册、31.5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三通两平台”实现普及应用,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2017年底,盐津县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通过国家验收,2018年5月获批(《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关于公布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市区的决定》国教督〔2018〕1号),今年又持续得到巩固,小学、初中的8项指标综合均衡差异系数从验收时的0.389、0.200下降至0.361、0.184。

图片30

全力落实资助政策

聚焦寒门学子,实施“精准资助”。构建“从小到大”的教育资助体系,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在优先享受现行资助政策的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资助。全覆盖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一计划”,非义务教育阶段学前教育“一助”、普通高中“一助一免一补”、中职教育“一免一助”、高等教育“一助一奖一贷”、中高职“雨露计划”等政策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全覆盖,做到应助尽助、应享尽享。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发放各级各类学生资助资金24737.21万元,资助学生332618人次,发放助学贷款6198.49万元,资助学生8578人。同时积极协调民间捐助,通过各种渠道争取资助达1262.3万元。有效杜绝贫困家庭子女因贫辍学。除此之外,积极协调民间公益团体、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为贫困学生捐赠,“常青藤”爱心传递团队自成立以来,共计资助了981人,为学生发放“一对一”资助款550万元。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及特困救助对象、残疾户、低保户等家庭子女落实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特惠帮扶政策,把脱贫攻坚“普惠+特惠”“卡户+非卡户”“义务教育内+义务教育外”的教育精准帮扶模式落到实处,杜绝家庭因学致贫、因贫失学、因学返贫,教育精准帮扶实现全覆盖。

图片31

全力关爱特殊群体

在关爱特殊群体方面:一是做到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不搞重点学校、不择校招生,全县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小学169人,初中38人全部就近随班入学就读;二是多渠道扩大学前、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等的学位供给;三是加大投入,办好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四是力求均衡发展,对校舍建设、设备配备、教师配置、资金投入、质量标准等提出明确要求,努力缩小目前存在的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针对农村教育的短板,将继续实施好全面改造薄弱学校项目、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营养改善计划等。五是特殊教育实行全纳教育,体现教育公平。为了让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上学有保障,全县普校和特校招生工作一直对适龄残疾儿童履行零拒绝,全县成立了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专家委员会,负责组织对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身体情况、接受教育的能力和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在家长意愿的前提下通过特校就读随班就读送教上门三种方式进行全纳教育。

图片32

全力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教育干部培养培训和班主任和教师培养培训,倡导中小学全员育人导师化。首先,鼓励优秀教师边远地区任教。盐津县从2014年1月起,按照乡镇以下艰苦边远学校,每月500元落实乡镇工作岗位津贴;从2016年1月起,按照盐津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艰苦边远学校,以每月60元、120元、240元、360元、600元五个档次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其次,突出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县委、县人民政府2014-2018年安排了420余万元作为教师节奖励资金,共表彰先进集体近100个,先进个人600余人;共向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补充教师1036人,招考教师70%补充薄弱乡镇、薄弱学校,同时,开展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促进教师合理流动。

图片33

全力聚焦职教“两后生”

近年来,盐津县按照市委政府“两为主一为辅”(以县区职业中学和扶贫协作学校为主,非扶贫协作学校为辅)的职教招生原则,将“两后生”按照“两个百分之百”和“推荐就学和培训就业”的指导原则进行了全员部署和安置,一是确保未能升入高中的初中毕业生百分之百进入职业学校;二是确保建档立卡困难学生百分之百就读扶贫协作学校;三是未能升入大学的高中毕业生推荐到高等职业学校就读,2019年,共将2401名“两后生”推荐就读职业学校,其中向中山、四川、重庆、云南等市级扶贫协作学校输送1446人;向市直中专学校输送158人,向县区职中输送494人,向市外非扶贫协作学校输送303人,总计2401人。四是针对“三不愿”“两后生”联合人社开展在盐津职中开设短期培训,并推荐就业,2018年,集中培训学员累计达1627人,其中卡户学生573人;培训期间总课时达1362课时;开展实践活动24次,培训后推荐继续就读中高等职校人数为953人,岗前培训推荐就业674人,全县投入教师及管理人员200多人次,投入培训经费111.9万元。除开展专题讲座、才艺展示、拓展训练等活动外,还组织两后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落雁万亩农业主题公园、苗木花卉基地,牛寨最美乡村,柿子帮你胜乌鸡示范园,庙坝花香酒谷等旅游景点。

图片34

全力加强监督检查

建立通报、约谈、督办、联动机制,建立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强化责任追究制度,教育督导室加强对各学校、各部门开展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督查、考核和通报,对影响教育精准扶贫目标任务实现的单位和个人,实行责任追究。2016年至今,在教育扶贫领域收到通报、约谈等各类问责达23人次。

全力抓好舆论宣传

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提升宣传实效,形成人人知晓教育精准扶贫、人人参与教育精准扶贫的良好氛围和强大气场。为宣传教育扶持政策,提高群众满意度,采用个一”多角度、全方位开展教育扶贫工作。一张《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海报,一本《盐津县教育精准扶贫口袋书》,一本《大山作证》扶贫故事书,一批教育扶贫责任书,一次“小手牵大手”活动一本工作台账,一个爱心帮扶平台。(田钿 何益民)

【责编:晓麦】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