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江经济带 > 协同发展

南北大调配 电惠百万人

2022-10-28 16:53     中国发展网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是关系民生的大事。南方电网云南昆明供电局认真履行工作责任,全力抓好能源电力供应保障工作,守住大电网安全和民生用电底线。

为满足昆明市南市区负荷发展的需要,尽快缓解现有变电站供电压力,改善昆明城区供电网络,提高供电可靠性,曾经长期受制于通道建设障碍的220千伏永和(云纺)输变电工程,在2022年3月终于正式开建。

变电站基础开挖

变电站基础开挖

该输变电工程的建成,可起到昆明电网南北大调配的作用,为十四五期间昆明南市区规划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了该工程的顺利建成,“220千伏永和输变电工程”党员突击队就像一根中流砥柱,带领业主项目部和全体参建人员不分昼夜地工作。

开工遇“虎”  集思广益想出路             

永和变电站施工现场位于昆明二环南路边,狭窄的场地挤满了忙碌。

9月上旬,云南省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专家来到现场,看到这么短的时间能达到的建设进度十分欣慰,经过细致的察看和检查,专家们对这么短的工期能达到的工程实体质量更是大加赞赏。

谁能想到,就在专家到来的两周前,这里还在绑扎地上1.5米层模板支撑架。

变电站梁筋绑扎及支模安装

变电站梁筋绑扎及支模安装

两个月后,预计第一批电器设备就将运抵现场,加以防尘、防撞等精心保护措施后,应用昆明电网之前高位统筹、全面同时推进、仅用7个月就建成投产的“兆雨”经验,这里即将开展电气安装作业的合理穿插分期推进。

看似飞一般的进度,“大兵团作战”联合推进方式,“土建+电气”合理配合优化工序,这一切都是为了2022年12月30日投产带电的目标必须实现。

相对于偏远地区“三通一平”的困难,这里位于二环路边上,通水、通电、通路都没有大的障碍。但城市管理对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监管严格,土建施工中不可随意弃土,运土也被严管。

该项目地质为复杂岩土,地下水位高,打桩产生的大量泥浆,场地内没有任何可堆放的地方,必须立即外运。为了避免给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施工单位从40多公里外的富民县购买一车车煤灰运回到现场,与挖出的泥桨拌和后再一车车外运。

业主单位与施工项目经理商讨纠偏措施布置

业主单位与施工项目经理商讨纠偏措施布置

但是,按规定同时最多配20辆车运力,并且只能每天入夜后开展运输,进入雨季后一度滞后进度4天,给“12.30”的投产目标一个“下马威”。

施工单位云南送变电工程公司项目经理明义强在工地现场看着连绵不断的雨天,焦虑要耽误工期。

攻坚攻坚,攻的是天。对云南送变电工程公司来说,这样一个主城边上的输变电项目,比不上金沙江边乌东德电站AB 2号塔那种,要在人都站不住的绝壁上稳稳立一基500千伏铁塔的世界级的挑战;比不上35千伏独龙江联网工程那种前后都不见人,更招不到人的孤勇;更比不上4000多米海拔阿里联网工程的登峰。但是,永和这个项目攻的坚是时间。

夜间混凝土浇筑

夜间混凝土浇筑

等待不是办法,躺平不是选项。220千伏永和输变电工程成立党员突击队,在授旗仪式上,昆明供电局主要领导对突击队员提出了要求,包括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恪尽职守、勇于担当,争做主力军和排头兵,以饱满的状态投入工程建设和验收工作。

哪里有困难,党员突击队就要迎头上。

针对运土一上来就带来进度滞后的“下马威”,突击队队员、建管中心副经理郭祥书反复找西山区城管、环保部门做工作办手续,对方最终同意将该项目的外运车辆指标由20辆临时增加到40辆,运力提高近一倍后,终于把进度追赶回来。

但是,伴随着土方外运速度升上去,周边群众的投诉接踵而来。

降“噪”有方  反复研究出计策

220千伏永和输变电项目占地面积只有12亩,位置却十分特殊,北侧是二环高架,南侧是居民区,西侧是酒店,东侧是4S店,无论往哪个方向,都无法扩展。

该项目南侧的金地新月等小区,居民楼就紧挨着项目不到20米,住户每天居高临下,将工地上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

针对市民诉求最集中的噪音等影响,突击队员、建管中心党支部书记施坚,先后到现场反复研究,先后提出一系列如何降低噪音的要求和方案,不亚于施工作业的其他细节要求。

项目部、施工单位、昆明西山供电局,还有服务后台的热线坐席员全部动员起来,发挥千辛万苦、千方百计、千言万语的“三千精神”,在小区内广贴安民告示,一遍遍在电话里甚至登门解释,争取理解支持。

为了减少噪音,该项目的渣土并非近装运,而是白天用挖机先转运到离小区围墙最远的对面堆着,到了晚上再装车运走。

与此同时,还装了噪音监测装置,哪里发现问题马上就整改。

跟居民一遍遍耐心解释的背后,其实都是付出一次次真诚的尝试和努力。最终,经过了172天里有70天有雨(占40%)的雨季考验,还有高考、中考等一系列保电因素影响,项目最终还是保障了土方外运进度未拖后腿。

质量为核  百年大计南市区

220千伏永和输变电项目,是改善南市区供电状况的关键。

即使同为“长期挂帐”,当年同期规划的220千伏雨树(龙泉)输变电项目,在2021年8月投产后,已使昆明北片区的网架得到加强。反观南市区,后期规划的河尾、轨道交通5号线甚至文化宫变电站,都在望眼欲穿等永和这个项目的投产和接入。

但是在昆明南市区,沉降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永和变电站占地狭小,主体建筑下面却设计了594颗桩,深及四五十米,桩基上还要开展筏板浇筑,目的就是防止不均匀沉降。施工设计充分吸取了过往教训,这些桩已经密到一个成人张开双手就可以同时碰到两颗桩。

从进场开始,场地内一直只有一台桩机在运行,突击队员龚睿一看这速度皱起了眉头。突击队随即做出优化现场布局的决定,在狭小的场地内,施工单位将现有的1台桩机增加到3台,速度加快了将近两倍。突击队员、建设管理中心孙博副经理,主动邀请当地民建施工单位来现场指导,发挥这些城区地产开发单位的经验教训,为缩短工期作指导。

攻坚克难  白天不懂夜的黑

夜深,金地小区的灯光一盏接一盏的熄灭,

此时,220千伏永和输变电项目现场,依旧是灯光明亮,工期,就像一个悬在突击队员头上的倒计时器,不断地提醒他们当天的攻坚任务是否已经完成。

基坑支护和开挖终于结束了,即将面对更大挑战——筏板基础施工单次浇筑方量巨大。

在突击队队长余冰的带领下,突击队员们聚集施工班组、供应商,反复核对浇筑单次方量,计算浇筑效率和速度,计划供应车队数量和时间,合理避开限行时间,确保混凝土连续供应,保证浇筑质量。

工作开展前,突击队队员再次对全体人员强调必须确保安全,轮班人员必须提前到岗,各小组监护人必须时刻关注作业人员状态,出现突发情况必须有人能立即换岗。

早已就位的两台52m泵车开始进行试车运行,浇水湿润泵管,第一罐混凝土车到位后不到30分钟,现场陆续抵达的罐车已经排成长龙,上一车还在泵车接料斗前输出混凝土,下一车早在错车位上等待。

一车接一车,浇筑每一车的速度比预想的要快了进3分钟。

8月12日中午14时,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历史时刻,历时23小时15分,A区筏板基础浇筑完成,总浇筑量1527立方,突破了云南送变电公司在富宁换流站单次1050立方最高记录,超出477立方,创云南省输变电工程历史纪录。

建于1999年3月的220千伏海埂变电站,曾经是南市区坚强的电源点,但是长期以来它的上级电源线路稍有风吹草动,一半电网人都寝食难安。如今,海埂站已经在规划原址三期扩建,而前提是该站内所有负荷转移出去,才具备实施条件。

这一切,都还在等永和输变电工程这个项目在12月30日的投产。

而同期,“220千伏永和输变电工程”党员突击队队员还在承担着其他一些项目的管理和验收等工作。

在新时代的新长征路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正在延续。在党员突击队这个战斗堡垒中,闪耀着“长征精神”光芒,那就是坚定理想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代价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发挥群众智慧,发动群众力量的艰苦奋斗精神。

永和项目中,还发扬着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李剑兵 吕华)

【责编:ccc】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