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大力推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为消除基层百姓看病远、看病难的“心头病”,开出了一剂良方,让健康连接小康,守住千家万户的幸福。8月28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四川成都举行“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会”。截至目前,四川省共有乡镇卫生院2800余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1100余个,村卫生室43000余个,实现全省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新闻发布会现场
“我省乡村医疗卫生工作,总的来说,可以用‘广、强、优、畅’四个字概括。”发布会上,四川省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徐斌介绍,当前全省正加快构建适应四川乡村特点、优质高效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就近就便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机构覆盖更“广”。截至目前,四川省已实现省内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同时,通过持续开展巡回医疗、千名专科医师进家医团队、万名医护走基层志愿服务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服务能力更“强”。强化县级医院“龙头”作用,90家县医院纳入国家“千县工程”、数量居全国第三,87.5%的县医院达到国家医疗服务能力评估基本标准,57.5%的县医院达到推荐标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强化乡镇卫生院“枢纽”作用,149个乡镇卫生院创建为社区医院,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建成167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门急诊人次、入院人次自2020年到2022年分别增长27.1%、18.8%。强化村卫生室“网底”作用,推动村卫生室转公、成为乡镇卫生院延伸举办的村级医疗服务点,实行人财物一体化管理。2022年,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服务2.91亿人次,占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量的52.87%,连续3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更多患者选择在基层首诊。
人才队伍更“优”。突出医教协同,累计为基层培养本科医学生6300余人,全省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达2.54人。突出人才下沉,累计组织4.3万余名医疗卫生人员下基层开展对口支援“传帮带”。突出激励引导,累计投入省级资金1500万元奖励650名民族地区基层医务人员;建立乡村医生退出和准入机制。截至2022年底,全省共有基层卫生人员30.06万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群众就医体验更好。
运行机制更“畅”。纵深推进综合改革,完善人员编制、财政补偿、医保支付、绩效工资管理机制,82个县(市、区)开展“县招乡用”,76个县开展“乡聘村用”,基层卫生机构财政补助占比提高到45.5%。大力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上半年四川省互认达到396.09万例次、为患者节约费用2.81亿元,公立医院住院次均费用同比下降5.98%。创新建立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制定《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清单》,压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主体责任。积极构建整合型服务体系,开展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37个试点县(市、区)县域内就诊率达94.69%,群众看病就医逐渐稳定在县域内。
“今年由试点阶段转入全面推进阶段,在所有县(市、涉农区)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人员、编制、岗位、经费、管理、药物、财务、信息‘八统一’管理。”徐斌说,下一步,围绕深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整体提升全省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还将出台《全省建设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和《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实施意见》两个文件,奋力推进卫生健康强省建设,努力增进群众健康福祉,不断筑牢四川现代化建设健康之基。
此外,徐斌还介绍到,就四川在推进卫生健康强省建设和增进群众健康福祉方面将采取重大举措,主要着力在优化“资源配置”、增加“服务供给”、建强“人才队伍”、推动健康“产业促进”、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创建“健康四川示范县”、创建“省互联网总医院”等七个方面。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四川省将新建100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成100个基层临床特色科室,新增智慧医院60家以上,建成100家营养健康食堂(餐厅、学校)、160个医养服务中心。建成“省互联网总医院”,新建市(州)、县(市、区)互联网分院40家以上。同时,拟于明年在全省启动实施“健康四川示范县”建设,每年创建10个健康示范县,至2035年,四川省形成一批示范性强的健康县(市、区)。(王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