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唯一科技城、重要国防军工与科研生产基地;“两弹一星”精神重要发源地、国家三线建设重点区域;革命老区、驻军大市、兵员大市、安置优抚大市;连续三届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连续八届被命名为“四川省双拥模范城”……这些都是绵阳的亮眼名片。
近年来,绵阳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准确把握双拥工作的政治优势、人民特性、时代特征,推动双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21年10月,全国双拥工作培训会议在绵阳召开;2022年6月,绵阳顺利通过全国双拥模范城届中考评验收;2023年“八一”期间,绵阳作为受邀的12个全国双拥模范城代表参加了由国防部组织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6周年招待会;2024年1月,连续第8次被命名表彰为四川省双拥模范城,全市9个县(市、区)首次全员成功创建为全省双拥模范(先进)城(县、区),实现满堂彩……
科技之城,荣光绽放,军地携手,为推进强国强军汇聚磅礴力量。
科技赋能双拥
强力保障国防建设
作为中国唯一科技城,“科技范”早已融入绵阳的发展脉络。近年来,借助于科技优势,绵阳不断加强双拥工作的力度广度深度,支持部队建设和练兵备战,以科技支撑保障国防建设。
△2023年绵阳市军地联席会议
在“全力服务保障国防建设”目标的引领下,绵阳始终践行“科技拥军”的使命担当,全面实施军地协同发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制定了多项制度及系列政策,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党政军齐抓共管、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基层单位狠抓落实、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新时代双拥工作格局。
创新制度机制,健全军地“双清单”,军地合署办公,建立深化院(校)地合作及服务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主动、全面保障在绵国防科研院所和军工单位建设发展。出台《支持驻绵部队练兵备战的意见》《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双拥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军人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优待的通知》等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夯实双拥工作的“四梁八柱”。
△绵阳军供保障
投入5000余万元建设军供站皂角铺分站等重大项目,成立“军供社会化保障联合体”。打造中国(绵阳)科技城核医疗健康产业园、激光技术应用产业园等国防科工特色产业园区,实现了军地战略布局、资源、力量的一体运用。
强化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全力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解决国防重大项目建设的土地、能源、交通等事项,推动在绵科研院所参与重大国防科技装备生产研制重点任务,支撑国家国防科技工业核心能力提升。
积极推进科技转化应用,建成全国唯一的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助力全市经济总量连跨两个千亿大关,“军民大型国防科研仪器设备整合共享”等先进经验已推向全国。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为国防事业输送一大批高素质专业化的新型军事人才。5年来,绵阳向军队院校输送学员1083人,其中飞行学员187人,位居全国前列。市双拥办负责人介绍,绵阳还聚焦新质生产力,成立绵阳退役军人创新园,充分发挥科技型退役军人资源作用,为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汇聚力量。
用心用情服务
当好暖心“娘家人”
“新形势下,双拥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发挥双拥工作联系军地军民的桥梁纽带作用,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
△欢迎老兵回家
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双拥工作网络体系,建成市、县、乡、村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1993个,“特色服务站”23个,异地站、行业站16个。
用心解决“三后”问题。鲜明“功绩制”导向,坚持安置待遇与服役贡献相匹配,妥善安置转业军官、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以及随军家属,实现了就业安置率100%、家属满意率100%。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落实军人子女教育优待政策,切实解决官兵的后顾之忧。率先在全省成立“军嫂学苑”“军属之家”,持续提升军人和军属的获得感、幸福感。
承接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市级统筹、市内异地”、退役军人跨区域培训先行区建设、“兵教师”等省级试点,搭建“一核两翼多点”线下服务平台,建立省级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产业园,成立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学院,开发运营“绵小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小程序,畅通招考招录退役军人渠道,深化“戎耀归蜀”退役军人专属招聘品牌,实施“助航精兵”就业促进行动。累计培训退役军人6.6万人次,招考招录退役军人1126人,组织就业招聘活动302场,提供岗位数量19.3万余个,现场达成就业意向5800余人,让退役军人融入社会,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国防军事早报报道绵阳市“老兵律师”法律服务团
全面落实抚恤优待政策,规范各类优抚对象评定,及时足额发放各类重点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全面完成伤残人员新证换发。重新出台《残疾退役军人医疗保障实施细则》《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细则》,部分优抚对象医疗补助比例大幅提升。
常态化开展重点抚优对象走访慰问,推动优待证办理,优待证申领率达93%,拓展发布优待项目646项。全面落实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制度,建好用好关爱帮扶基金,用心用情帮扶困难退役军人。
成立全省首个“老兵律师”法律服务团,聘请老兵律师、招募志愿者200余人,解答法律咨询和提供法律帮助2600余人次,调解矛盾纠纷133起,受理法律援助和人民调解初审150件次,参与相关政策研究81次。
新时代绵阳双拥工作,初心不变,机制一新,站位更高,举措更暖,用心用情为退役军人解决后顾之忧,用实际行动温暖最可爱的人。
突出“双拥+”宣传
营造浓厚尊崇氛围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拥军就是筑长城,爱军就是爱国防……”7月盛夏,草木葱茏,绵州一派生机勃勃。此时,走在城市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一条条双拥宣传标语,尽显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浓厚氛围。近年来,绵阳以提高全民双拥意识和国防意识为出发点,抓实抓好双拥宣传教育,突出双拥+荣誉体系建设,双拥+模范宣传,双拥+英烈精神宣传,双拥+社会化拥军等,营造尊崇军人、尊重退役军人、关心国防、热爱军队的浓厚氛围。
△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拥军企业代表等慰问“绵阳舰”官兵
加强军人荣誉体系建设,坚持在重大节日走访慰问驻绵部队、开展党政领导过军事日活动。深入开展送立功喜报、入伍退伍迎送、“双拥在基层”“办好‘退役军人最期盼的10件事’”等活动,全市悬挂光荣牌19万余块。挂牌命名全市首批123家“拥军示范单位”。在机场、火车站等公共场所开通“崇军绿色通道”,开通双拥公交线路,在行业系统组建“退役军人之家”。
△红领巾宣讲员听老兵宣讲红色故事
唱响尊崇“最强音”,广泛宣传双拥模范、先进典型,深化“城舰共建”,常态化开展“情系边海防官兵”“关爱功臣戎耀绵阳”等活动。推动1176名退役军人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其中“兵支书”396名。率先成立市级退役军人红色宣讲团,成立红色宣讲队伍77支,培育红色宣讲员972人,累计开展宣讲2000余场、受众达18万余人次。统一命名“戎耀”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伍271支,6万余名退役军人志愿者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2支志愿服务队入选全国“退役军人关爱青少年志愿服务队”。选树“最美退役军人”“最美拥军人物”等国、省、市先进典型130余人,续写了一曲曲新时代的双拥赞歌。
大力弘扬英烈精神,着力推动烈士纪念设施三年提升行动,成立市、县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6个,开展“致敬英烈,情系烈属”、走访慰问烈士家属,常态化开展烈士寻亲活动,为第七批在韩志愿军李仁松烈士找到亲人,被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专题报道。
△绵阳市爱国拥军促进会暨绵阳市慈善联合总会爱国拥军事业发展基金成立
整合拥军社会资源,指导成立绵阳市爱国拥军促进会、爱国拥军事业发展基金和绵阳红星退役军人社会化服务中心,组建“拥军汇”健康医疗团,构建起党政齐抓共管、军地联建联创、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双拥”格局。
打造“退役军人服务超市”75家。挂牌123家“拥军示范单位”,主城区繁华商业区三条“双拥示范街”闪亮登场,400余个双拥标志在天桥、站台、电子屏幕等公共设施上华丽现身,定期发布双拥宣传内容,推动双拥共建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全社会崇尚英烈、维护军人职业尊崇的浓浓氛围和点滴行动,汇聚成了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的强大力量。
聚焦拥政爱民
赓续双拥鱼水情深
“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如亲人。”这是所有驻绵部队官兵的心声。多年来,驻绵部队履行“驻守一方,援建一方,造福一方”神圣使命,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勇当抢险救灾“急先锋”,争当平安创建“排头兵”,甘当乡村振兴“生力军”,处处彰显出军民鱼水情深的大爱情怀、责任担当。
△驻地官兵与群众齐过端午节
出动官兵、民兵15万余人次参与抢险救灾、应急救援等任务,圆满完成历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等重大活动执勤安保任务,用实际行动护航地方发展,做实国防建设后勤保障。
每年完成10万余名学生军训工作。定点帮扶31个贫困村,100%脱贫摘帽。接续开展乡村振兴帮扶,党建帮扶活动上百次,做实产业、教育、医疗等帮扶,累计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帮扶产业项目30余个,资助学生3000余名,捐赠图书资料上千册,消费帮扶惠及万人。深化拓展精神文明共建,开展植树造林、学雷锋志愿服务等活动,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积极贡献。
广泛开展基层单位结对共建,深度参与文明创建、捐资助学、医疗巡诊等活动,用实际行动谱写了新时期军政军民团结的和谐篇章。如今,在绵阳,双拥是军民共建同心合力,是满怀深情的双向奔赴。
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下一步,绵阳市继续将双拥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发挥双拥工作联系军地军民的桥梁纽带作用,全面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持续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局面,擦亮双拥之城的模范底色,奋力谱写新时代双拥工作新篇章。(绵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