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江经济带 > 美丽中国

尼格隧道里的冰火两重天——工人头上大汗淋漓 脚下冰水流淌

2020-06-08 13:31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尼格隧道里岩石温度基本恒定在85℃,空气温度51℃。工人只得坐在冰块上施工,头上大汗淋漓,脚下冰水流淌。

出口段负责装药的农民工老林,他是从隧道开始出现地热后一直坚守到现在的老员工了,总能看到老林满脸汗水指挥着工人干活。“就好像身边有个火炉,需要坐在冰块上才能干活,你说像不像炼丹修仙?”老林嘿嘿笑道。

由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由中电建昆明院与水电五局联合承担施工任务的云南省红河州建个元高速公路尼格隧道,是建个元高速公路全线第一高温特长隧道。

041A3761

尼格隧道位于云南省个旧市贾沙乡,进口位于贾沙乡克勒村附近山体中部,出口位于个旧市尼格温泉附近,全长3366m,隧道最大埋深约640m,属典型深埋特长隧道。

建个元高速公路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施工前期,项目坚持“管超前、严注浆、强支护、短进尺、快封闭、勤量测”的施工原则,加强施工临时监控量测,严格控制安全步距。明挖段采取分层施工,对边仰坡及时进行封闭,尽快衬砌并回填;暗洞采用复合式衬砌,即以系统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钢架等组成的初期支护与二衬混凝土相结合的复合式衬砌型式;同时强化技术、三级安全交底,确保施工人员交底全覆盖,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

高地热成拦路虎

天有不测风云,尤其云南山区隧道存在太多不可预见因素。2018年11月23日,隧道出口出现岩体高温现象,左右洞掌子面围岩的温度均为50℃,随着隧道掘进及埋深加深, 隧道岩温一直保持上升趋势,最高温度达88℃,后期岩温基本恒定在85℃,空气温度51℃。

空气温度

在出口段出现高岩温的同时,进口段开始出现涌水和高温,掌子面出水量超过每秒20升的流量,最高时水温达到63.8℃,出水口壁有少量黄色物质,水体伴有少量臭鸡蛋气味,岩温同时保持在75℃。

岩石温度

后经专家现场勘探,认为尼格隧道高地热现象极为罕见。从水利水电施工到路桥建设,如此恶劣的高地热情况,对于积累了深厚路桥建设底蕴的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以及拥有60余年施工经验的水电五局,在其施工历史上尚属首次。高温造成的严峻施工条件成了正常施工的“拦路虎”,也给了全体参建职工当头一击。项目部工程管理部负责人介绍,为破解高地热条件下的施工困局,项目公司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邀请隧道专家现场查勘并给出解决建议。最终项目进出口分别引进Boomer XE3 C型三臂液压掘进凿岩台车,代替传统手工风钻施工,减少洞内作业人员数量及作业时间;隧道初支施工配备CHPS25B混凝土喷射台车,采用湿喷工艺,降低人与高温环境长期接触的同事,有效改善喷混凝土工人作业环境,减少职业病发生几率。

在隧道口附近设置20吨容量的制冰系统制冰,采用5吨平板运输车,将冰块运至隧道作业面附近,对隧道内空气和作业人员进行降温,避免隧道内作业人员出现中暑现象。

制冰

为解决普通雷管在高温下容易自爆的问题,引进可在120℃环境下使用的耐高温雷管进行爆破作业,同时增加风机,加强通风,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作业环境,解决了高温环境下的施工难题,尼格隧道终于在经历大考后再次迎来施工高峰。

狙击有毒气体来袭

2019年10月24日,隧道出口左线在开挖爆破装药过程中,发现掌子面裂隙较发育位置的炮孔有明显热气流涌出,部分底板存水位置有明显气泡产生,并伴有气体涌出的声音;在掌子面岩石裂隙附近也可以清晰的听到围岩内部有气体涌出的声音,且掌子面位置空气中有臭鸡蛋气味。

有害气体检测

在对炮孔涌出的气流进行气体检测时发现硫化氢含量严重超标高达82ppm(安全值为不超过20ppm),一氧化碳浓度也偏高为46ppm(安全值为不超过40ppm)氧气含量偏低为16.5%VOL(规范值为19.5%~23%)。

众所周知,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具有爆炸性、渗透性、不稳定性、窒息性的特点,且施工中有可能出现高含量有害气体突出的危险,对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本身就遭受高低热困扰的尼格隧道此时堪称雪上加霜。

发现险情后,项目立即采取应急措施,迅速撤离左右洞施工人员,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加大通风强度,及时上报上级单位,刚开始正常施工的尼格隧道此时在阴霾下一片死寂。

钟铮说,面对高温及有毒有害气体带来的双重考研,我们再次选择迎难而上,在停工的同时根据项目公司的建议完善应急预案,迅速采购防护手套、护目镜及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并在掌子面附件及应急仓库配备便携式氧气、隔绝式压缩氧自救器等防毒、防护用品,以应对突发状况;加强对隧道供配电系统、监控系统、通风系统、消防系统和照明系统的日常维护,确保五大系统运行正常,以便掌控隧道内的施工状况,减低安全风险。

经过细化安全管控措施,完善应急处置预案,确保人员防护到位后,报经上级单位批准,尼格隧道终于在停工一个月后得以复工。并在双重压力下保持180米的月进尺速度,甚至比未出现高温及有毒有害气体时的进度还要快,再一次在滇南群山间展现了电建速度!

顺利复工后,项目安排专人24小时对隧道温度及气体进行检测,发现异常迅速通知人员撤离;严禁一切汽油车辆进入隧道,作业人员进出隧道采用电瓶车接送,电瓶车在洞内不得熄火;火柴、打火机等一切明火不得带入隧道内,氧气乙炔不得在隧道内作业;采用全断面装药台车,多名炮工同时装药作业,缩短装药时间;挖机、装载机等机械操作手及杂工采用多班组轮换施工,减少每个班组在洞内作业时间,全方位、无死角确保人员生命安全。

奋战700多个日日夜夜

时至今日,尼格隧道施工已历时700余天,700多个日夜的攻坚克难,终是绘成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而中电建路桥集团也终于成功实现了公路高温隧道施工零的突破,在行业施工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坚守尼格隧道两年多的施工员王静武眼里,尼格隧道隧是“大山里的炼丹炉,施工员的历劫地。”

尼格隧道洞内钢筋制安

“我这辈子干过无数有名的大坝,现在又干了一条举世罕见的高温隧道,这辈子值了!我不害怕,无论是出现高温还是有害气体,我都是第一个冲在最前面,老同志嘛,我不上谁上。”说起尼格隧道的建设往事,王静武操着纯正西北腔调神采飞扬的说道。

尼格进口原始地貌

四四方方的冰块也不能坚持太长时间,隔不久就要重新换一批进来。坐过冰块的工人下半身总是水淋淋的,汗水夹杂着融化的冰水,裤子总是湿哒哒的黏在腿上。“真正看过尼格隧道一线施工场景的人,心里总会不自觉浮现着“中国脊梁”这四个字,到尼格隧道开展地热研究的小王悄悄说了一句。(徐维鑫 刘小庆 田钿)

【责编:劲草】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