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水富市牢记身处长江上游的特殊生态区位,秉持“生态兴则文明兴”的深邃历史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辩证科学处理好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以“一水两污”项目建设管理为重要支撑,不断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水富下辖三镇一街道(云富街道、向家坝镇、太平镇、两碗镇),城镇建成区面积12.7平方公里,城镇户口4.38万人,经过多年建设管理,城乡供水能力、污水处理能力、垃圾处理能力实现“3个增强”。截至2019年,供水能力达到65500吨/天,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8000吨/天,垃圾处理能力达到120吨/天。
1个全覆盖为重点
以城乡供水“1个全覆盖”为重点,切实守护城乡供水生命线,把握水富境内水资源丰富的禀赋优势,紧扣“科学布局、稳定保障”2个重点,依托已建成的6个水厂,已实现城镇供水设施全覆盖。
科学布局,稳妥处理3对关系。一是统筹处理好供水水源和供水区域之间的地理关系。在确保水质的前提下,原则上就近取水。二是统筹处理好水厂建设规模和水厂服务人口之间的供求关系。坚持水厂供应能力与供水需求相挂钩,在供水需求最旺盛的云富街道,确保56000吨/天的供水能力;在供水需求较大的向家坝镇,确保7100吨/天的供水能力;在供水需求较小的太平镇和两碗镇,分别确保1200吨/天的供水能力。三是统筹处理好既有水厂和拟建水厂之间的布局关系。充分考虑已建水厂现有功能及作用的基础上,围绕“一区一港两园六组团”的城市总体布局,前瞻考虑水富未来供水需要和需求,完成“一水两污”设施体系规划,并通过省级技术审查,确保水厂建设布局科学、实施有序、梯次推进。
稳定保障,探索供水服务模式。一是深化政企合作。水富主城区供水由以往云天化水厂单一供水转变为云天化水厂和向家坝右岸水厂共同供水,进一步提高了城区供水能力,为城市发展、政企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做实资金支撑。为破解“本级财力单薄、项目建设投入有限”的制约,水富多方聚力、扩展资金来源,全力争取长江三峡集团移民后扶基金建成温泉新城水厂。三是优化管理服务。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按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要求,在水富市“政务服务大厅”设置供水审批窗口,方便工程施工单位办理手续。
2个全覆盖为抓手
以污水处理“2个全覆盖”为抓手,切实筑牢生态环保安全线,水富紧扣污水收集、污水处理、排放监管三个重点,从硬件支撑和工作机制两方面下足功夫,建成污水处理厂4座,铺设污水管网约160公里,已实现城区及镇区污水处理厂全覆盖,“两江”流域(水富段)巡查执法全覆盖。
雨污分流,应分尽分。一是摸清底数。立足水富市部分城镇污水管网铺设时间长,设备老化的实际,通过采用管道闭路电视,结合管道望远镜等检测手段进行管网排查,共发现缺陷800余处,严重影响过水功能的管道约5000米。二是靶向整改。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紧盯痛点堵点,大力实施配套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污水管网结构性和功能性缺陷得到显著改善,管网过水功能得到显著增强。三是长管长护。建立常态化的巡查、检查机制,广泛接收群众关于污水管网异常的信息反馈,及时落实工作人员进行修缮维护,确保管网日常运行高效稳定。
污水处理,应纳尽纳。一是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城区污水收集率排名从全省设市城市第10名上升到第5名。二是重点抓实沿江污水处理。初步与城区污水处理设施共同形成了点面互补、独立处理、运行高效的污水处理体系。三是科学开展农村分散生活污水处置。鉴于农村生活污水“点多面广、随机性强、水量较小、生物性好”的特点,积极引导群众将生活污水通过化粪池收集、发酵、分解后,作为农家肥用于农业生产。
违法排污,应管尽管。一是严格落实“河长制”。压实各级河长责任,持续抓好河长巡河问题整改,巩固整治成效,强化常态化监管,确保群众生产生活、建筑垃圾和生活污水规范处理,切实从源头上保护河道,保持良好水生态环境。二是从严管控合法排污口。金沙江(水富段)和横江(水富段)共有合法排污口9个,全部列入省级数据监管平台,落实人员定期开展巡查检查,对排污口进行随机抽样检测,量化分析,确保出水达标。三是创新监管机制。金沙江(水富段)和横江(水富段)国控断面水质质达标率为100%,为一江清水出云南贡献了水富力量。
3个全覆盖为目标
以垃圾处理“3个全覆盖”为目标,切实提高垃圾处理水位线,水富将垃圾处理作为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在布设垃圾处理设施、完善垃圾处理机制、推进垃圾分类方面下狠功夫、花大力气,力争实现“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垃圾处理机制”全覆盖、“重点区域垃圾分类试行”全覆盖。
着力实现“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一是合理布设垃圾收集设施。城区已布设900余组垃圾桶,逐步推动垃圾箱、垃圾池等设施向村组延伸,目前已覆盖约70%的村民小组,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打牢基础。二是逐步强化垃圾转运设备。引入专门的垃圾转运车辆,提高垃圾转运效率、防止沿途抛洒滴漏、杜绝垃圾转运对环境造成污染,竭力维护干净、整洁、宜居的城市形象。三是大力建设垃圾处理设施。水富市第二生活垃圾填埋场基本建设完毕,服务半径辐射向家坝镇和云富街道。
着力实现“垃圾处理机制全覆盖”。一是强化“村(社区)收集—镇(街道)转运—市处理”机制。合理选址建设垃圾收运基础设施,确保垃圾投放半径合理,垃圾及时收运、集中处理,从源头避免垃圾流出“定点投放—按时收运—集中处理”作业范围。二是强化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全市90个自然村均已建立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收费制度根据不同服务对象有差别的收费,既保障运营单位的收益,又提高了服务对象的积极性,有利于现代公民意识在农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三是强化宣传引导机制。将垃圾规范处理与脱贫攻坚实地走访相结合,通过干部职工与群众面对面的宣讲引导,促成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推动移风易俗。
着力实现“重点区域垃圾分类试行全覆盖”。一是提前落实垃圾分类硬件设施。在城区机关院坝和学校等管理规范、秩序较好的重点区域布设12套智能垃圾分类收集设备,向各镇(街道)发放16套二代垃圾分类箱。二是同步开展垃圾分类理念推广。三是有序推进垃圾分类前后端处理。稳步推动村级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分类运输车辆采购以及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由填埋式向热解式转变,逐步形成源头分类减量—中端分类运输—终端分类利用或热解处理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力争到2021年底,城区50%的小区实施分类;到2022年底,全部小区实施分类,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聂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