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江经济带 > 美丽中国

澜沧:向美而行,建设高品质新家园

2021-06-09 15:47     中国发展网

中国发展网讯  初夏的澜沧,群山如黛,江水碧蓝,但凡来到这里的人,无不为良好的生态所陶醉。从佛房的观景台俯瞰普洱市澜沧县城,整个县城尽收眼中,宛如绿海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很少有人会相信,这是一个曾经荒芜的地方。从偏僻的边陲小镇到重要的沿边门户,从瘴气横行的“空坝子”到如今常住人口8万人的新城,短短70多年间,这座建国后兴建起来的年轻小城经历了一次次“蝶变”。

如今,一场新的机遇,再次赋能城市焕然新生。在云南省建设“最美县城”的号角下,全县聚力打造“干净、宜居、特色、智慧”的美丽“新澜沧”,书写着美丽蜕变的新传奇。

澜沧1

叠加利好,为“美丽县城”奠基

县城是县域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中心,是展示一个县开放程度、文明程度和经济活跃程度的重要窗口,也是联系大中城市、小城镇和广大农村的重要桥梁纽带。开展“美丽县城”建设有利于完善城市管理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改善民生条件,加快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建设“美丽县城”,澜沧县拥有良好的基础条件。这里有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景迈山古茶林、璀璨源远的拉祜文化、高峡平湖的糯扎渡电站大坝、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科学家小院、丰富多样的动植物群落、便捷的交通枢纽和空中走廊,神奇的土地孕育着无限的生机和希望。

澜沧2

天蓝地绿是美丽澜沧的底色。70.12%的森林覆盖率和每立方厘米2432个的负氧离子含量,让整座县城置身名副其实的天然大氧吧。

澜沧3

区位优势是美丽澜沧的翅膀。2017年,澜沧景迈机场通航运营,方便了澜沧人的出行,也为澜沧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商机,机场目前日均航班数20架次,航班数量在省内、国内通用航空领域表现抢眼。公路方面,国道219线穿县城而过,是连接西双版纳和临沧两州市、普洱市思茅、西盟、孟连一区两县及通往缅甸的重要交通枢纽。2021年1月,思澜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澜沧实现高速公路“零突破”。

现代产业是美丽澜沧的引擎。围绕全力打造拉祜文化中心和茶祖圣地、滇西南区域次中心城市、普洱绿色经济增长极、澜沧江生态旅游目的地、民族直过区乡村振兴示范县,澜沧县奋起直追,依托自然资源禀赋,构建支撑起澜沧高质量发展的“3+3+2”现代产业体系格局,树立起建设的底气和自信。

澜沧4

文化底蕴是美丽澜沧的自信。景迈山是中国茶文化起源、发展与传播的鲜活见证,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丽缩影。2021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澜沧县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作为中国2022年世界遗产正式申报项目。

除了茶文化,澜沧还是电影《芦笙恋歌》及主题曲《婚誓》的原创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和“芦笙舞”,是世界拉祜文化中心,境内聚集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全国二分之一的拉祜族人口,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澜沧县相继确立了“拉祜文化兴县”“拉祜文化名县”战略,先后在20个乡镇建成了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基地,在全县165个行政村和社区各组建了一支农村文艺表演队,有专门的经费保障。2019年,澜沧县更是凭借拉祜族摆舞入选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近年来,借助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澜沧县的文化传承已经走上了全民参与的道路,不但实现了非遗保护传承,还在唱歌跳舞中实现了文化脱贫。

如期脱贫是美丽澜沧的基石。依靠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及院士团队的平台和智力优势,全县扎实推进科技兴农,走出一条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实现全国“直过民族”区域最大、人口最多县“一步千年”的历史性跨越。截至2020年底,全县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末的45.85%降为0,脱贫成为美好生活的新起点,而“美丽县城”建设又成为澜沧人民共建美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的有效载体。

澜沧5

高位推动,为“美丽县城”聚力

2019年2月,云南省提出拟用3年时间,筹资300亿元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美丽县城”。

如何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这一重大决策部署,把“美丽县城”建设这项工作做出成效、抓出亮点,成为摆在县域主政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省人民政府指导意见下发后,澜沧县委、政府及时启动建设工作,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所有县委常委、副县长及人大副主任、政协副主席为副组长,县级部门及勐朗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美丽县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领导小组下设9个工作机构,形成了主要领导总抓、分管领导亲自抓、职能部门具体抓的组织机构。

建设美丽澜沧县城,不仅要有坚强有力的领导,还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定位。“美丽县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整体工程,规划不仅要符合澜沧实际、彰显澜沧特色,还要适度超前、注重品质、具有可操作性,能够落地落实——基于这样的科学考量,澜沧县特别委托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王建国教授为顾问的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联合专家团队编制了《澜沧县“美丽县城”建设实施方案》和《澜沧县“美丽县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力求在方案编制过程中充分结合先进理念,精准确定澜沧县城的发展定位和建设规模,科学合理布局城镇空间、生态空间、产业空间。

澜沧6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按照把澜沧县城建成云南省沿边开放战略前沿城市、滇西南城镇群次中心城市、“绿三角”边境经济合作区中心城市、澜沧江——大湄公河国际旅游区重要节点城市、景迈山古茶园世界文化遗产观光集散地、以发展茶产业、边贸加工、民族文化旅游业为主、具有浓郁拉祜文化特色的城市发展定位,澜沧县以县城投公司为平台,主动引进社会资本参与“美丽县城”建设,并积极申报中央、省预算内资金支持,认真谋划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多元化方式共筹措所需资金13.3亿元,为“美丽县城”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建立街道包保划片区制,把澜沧县建成区划为56个片区,将每段街道落实到部门包保,并按四个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细化城市管理,探索构建管理、执法、服务“三位一体”的“大城管”格局;大力宣传“美丽县城”建设,营造有利于加快推进“美丽县城”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澜沧7

时代的荣光始于实干,唯有奋斗不息才能抵达梦想的彼岸。两年来,伴随着美丽县城建设的铿锵足音,一场书写城市历史的变革在澜沧县渐次铺展。

补齐短板,城市能级蓄势跃升

上有政策和规划引领,下有优势和利好支撑,澜沧县城迎着新时代的春风向美而行,不仅带来了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更真切回应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根据规划,澜沧“美丽县城”建设项目的建设范围主要是对县城建成区7.6平方公里范围内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造提升。

澜沧8

围绕规划,澜沧县集中力量谋划34项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32.64亿元,以夯实县城基础、改变县城面貌、提升县城形象。目前,所有建设项目已全部启动实施,累计完成投资21.6亿元。累计完工项目23个,完工率67.64%。根据《云南省“美丽县城”建设评价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中“干净、宜居、特色、智慧”4项一级指标、24项二级指标、69项三级指标,符合澜沧县实际的68项指标目前已达标65项,指标达标率为95.58%。

美丽县城,“干净”和“宜居”是基础、是前提。从城市公厕、污水处理、环境卫生、农贸市场、老旧小区改造、空间环境净化方面入手,澜沧县对标对表找准建设短板,切实解决好县城基本功能完善、人居环境提升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启动老旧小区改造,拆除不规范广告牌匾,标语、门头屋顶广告,拆除违章建筑,规范一级干道空中电力线路改造,提升改善县城空间环境,补充停车设施,改善供水设施,推进以智慧交通、智慧公安、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新能源充电桩、智能水表等方面内容的智慧应用体系,加大文化旅游设施配套项目建设,切实做到不触碰生态保护红线,合力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独具魅力的特色县城。截至目前,全县共谋划“干净”类项目10个,完成投资3.33亿元;谋划“宜居”项目18项,完成投资15.46亿元;谋划“智慧”项目2项,完成投资0.73亿元。

澜沧9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魂”,也是美丽县城建设中要重点挖掘和传承的。有鉴于此,澜沧县在美化县城的同时,尤其注重呈现澜沧历史记忆,实现特色文化的传承。截至目前,共谋划“特色”项目4项,完成投资2.08亿元。建成后的拉祜风情园、快乐拉祜小镇、烈士陵园保护等项目依托资源禀赋、生态环境、民族风情、历史文化、区位条件等优势,处处彰显特色元素,让人耳目一新。

澜沧10

建成“美丽县城”,相关基础设施支撑不可或缺。为了方便群众出行,让群众共享美丽之城,澜沧县还把建设“美丽线路”作为“美丽县城”的有效延伸,全力推进路网建设。总里程110公里的澜沧县“美丽线路”分为“腾飞之路”“世遗之路”和“科创之路”三段,主要建设内容包含道路沿线绿化景观、附属公厕、售卖亭、洗手台、雕塑、水景喷泉等公共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目前,项目已近完工。此外,作为三条“美丽线路”的中间节点,也是“美丽县城”门脸的大桥头入城口整治项目已经完成总工程量的45%。未来将有6条高速公路汇聚于此,成为澜沧县对外交流的“码头”。

城市因建设而生机勃勃,城市因通畅而美美与共。澜沧,伴随着城市能级的蓄势提升,正在迎来最好的时代。(何永富)

【责编:沈中琴】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