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培育100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并特别强调,要根据特色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科学确定培育对象,彰显当地特色传统文化。本报记者近日在山东、浙江、四川、广西等地采访时发现,随着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注重文化品牌培育乃至主打文化牌的小镇数量不断增加,“文化+”助力特色小镇建设有望成为未来小城镇的发展模式。
以特色兴城——传统文化是重要无形资产
对于山东省淄博市的民众而言,记忆中的淄博瓷厂如今已是名副其实的休闲好去处。与很多老厂区被夷平再开发的境遇不同,拥有数十年历史的淄博瓷厂在1998年破产后保留了厂房,现在名为“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是当地“陶瓷风情小镇”的核心区域。这里有几十年树龄的杨树,有斑驳的红墙,更有已生锈但彰显着时代印记的大型机械设备。以前研磨原料的水碾成了“水碾酒吧”的特色装饰,原来的长窑炉成了“哈利波特魔法餐厅”的披萨烤炉……
“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策划者、山东昆仑瓷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峰说,自己参观过一些特色小镇,很多地方贸然将原有的东西夷平,特色与文化的根就断了。陶瓷制造不仅是创意园的主题,更是其上游产业。如果当年轻易放弃了上游,现在再想在原址建设一个创意园搞文化产业,就等于失去了文化根基,恐怕只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死水。
在寻找小镇的优势产业时,越来越多的地方将目光对准了当地传统文化。
公元1138年,南宋建都临安。如今杭州市上城区的“南宋皇城小镇”,就位于南宋临安城遗址核心保护区——南宋皇城遗址所在地。根据规划,小镇包括一条“南宋150”皇城文化体验线路,将形成“皇家文化、南宋风情、古都商业、宋学经典、宫廷养生”五大主题板块。无论是游览景区抑或住宿、交通,文化底蕴始终是根本所在。上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南宋皇城小镇”将依托独特的南宋皇家文化、丰富的历史遗存空间,带动发展文化创意、主题民宿、高端康复护理、中医药养生和健康旅游,使其成为南宋文化体验中心。 以品质获利—— 小产业能带来大效益
文化究竟能在何种层面让地方受益?“文化+”助力特色小镇建设对此提供了参考。
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的明月村,至今保留着超过300年、用邛窑工艺烧制陶瓷的4口明月老窑。2012年起,蒲江县委、县政府规划项目用地,引进民营资本,启动“明月国际陶艺村项目”。原本在江西景德镇小有成就的民间陶艺师李敏也决定离开景德镇,入驻明月村。
“2008年停产以前,明月老窑主要烧制土碗、土花盆、泡菜坛子等传统的陶瓷产品,产品单价几元钱。”“明月国际陶艺村”项目工作组负责人陈奇说,在李敏入驻后,明月老窑开始以纯手工制作和天然矿物釉为特色,在传承唐代邛窑古风的基础上,开发出多样化的茶具、餐具等与现代人生活相关联的瓷器,打造出“明月窑”品牌。在李敏的带动下,明月老窑和明月村吸引了越来越多艺术家的目光: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李清携品牌“蜀山窑”工坊入驻,“水立方”中方总设计师赵晓钧开设了“呆住堂艺术酒店”,诗人阿野带来了“朵云”艺术咖啡馆……
思维的变革带来的效益是可观的。据统计,明月村2015年至2016年计划引进项目8个,实际引进项目36个;带动村民创业项目26个。2016年全年,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迎来游客15万人次,实现从“市级贫困村”到农民人均纯收入超1.8万元。 相似的还有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市的旧州古镇。壮族绣球是广西最具特色的文化标识之一,旧州古镇从女娃到老妇,几乎都会做绣球。近年来,靖西市大力挖掘“绣球文化”,引入“公司+协会+农户”的模式,壮大绣球产业队伍,产业化规模不断扩大。如今旧州古镇每年生产绣球约30万个,年均产值400万元,产品远销海内外。
以文化为重——为特色小镇铸造灵魂
以文化强特色,以文化调结构,各地推进特色小镇注重文化元素的实践,在顶层设计层面获得了呼应。
《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要求,特色小镇培育要形成独特的文化标识,与产业融合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中得到充分弘扬,公共文化传播方式方法丰富有效。《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创建特色小镇实施方案的通知》指出,特色小镇要建设包括文化展示等功能的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有机结合。特色小镇建设起步较早的浙江省,于2016年6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是我国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首个出台类似文件的省份。运用“文化+”的动力和路径有效助推特色小镇建设,指导特色小镇挖掘文化资源、提供文化服务、提炼文化品质,使特色小镇文化遗产传承有序、人文气息浓郁深厚、文化产业特色鲜明、文化生态优美精致、多种功能互动叠加,从而实现特色小镇文化功能聚而合、文化形态精而美、文化产业特而强、文化机制活而新。
“文化元素的挖掘与利用是打造特色小镇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应该在生产、生态、生活深度融合和产、城、人、文一体建设的过程中加以统筹实施,不可无中生有、生搬硬套、有名无实。”山东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昝胜锋认为,“文化+”特色小镇的首要任务是合理推动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修缮、展示、阐发工作,将区域特色文化元素、符号与现代生产生活需求相结合,塑造小镇特色建筑风貌。同时,围绕适于产业化开发的特色文化资源,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推动有价值的传统民俗和文化习俗与节庆、演艺、赛事经济相结合。文化资源和要素特别丰富的小镇还可以依托产业链条和平台渠道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此外,还应借助特色小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小镇居民文化素养,丰富特色小镇文化生活。
“打造特色小镇,文化堪当重任。”四川省文化馆馆长、四川天府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赵红川也表示,在打造特色小镇过程中,要将独特的文脉注入小镇发展,为特色小镇铸造灵魂;要发挥文化创意作用,将文化创造成功融入小镇发展,为特色小镇打造品格;要发挥文化服务作用,持续开展各种艺术普及和公共文化活动,用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为特色小镇培育特色。(执笔:苏锐 参与采写:骆蔓 付远书 赵舒文 郭凯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