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两会代表委员话制造
我国的基础工业比较薄弱,所以最大的挑战就是补基础工业的短板;其次,要解决传统制造业很多核心技术受控于人的局面,我国土地资源优势和人口红利都在逐渐消失,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弥补产业转移带来的损失;第三,我们要有分业施策的着力点,让行业能有所突破就要有不同的更有针对性的方针;第四,我们2025的战略目标向着智能制造挺进,急需人才,不仅仅是三大IT(信息技术、工业技术、智能技术)人才,将来的智能时代需要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第五,我国的标准历来比较滞后,没有达到产业聚合剂的作用。我们缺乏参与和制定国际标准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要实现制造业的智能化,抓住机会,参与制定国际标准也是切入口。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晓兰
许多企业认为,大规模应用机器人、传感设备就实现智能制造了,这其实只能叫生产流程高级自动化,不是智能制造。真正的智能制造,要充分发挥数据的力量。让来自生产流程、管理系统、研发体系(供给侧数据)和消费市场(需求侧数据)上的数据在生产链条上动起来、用起来,实现流程、工艺、生产和管理的优化升级并产生价值,才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
我们要集中突破智能制造支撑软件的核心技术,以软件驱动智能制造发展;统筹规划工业云平台,推动建设国家工业大数据中心;依托大型制造企业建立大数据创客中心,带动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国家需要重点培育壮大一批世界级IT龙头企业。
——全国人大代表、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
运-20目前还在试用阶段,由于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交付以后用户都非常高兴,反馈回来的信息也是非常满意。大概在明年或者后年就能看到装着国产发动机的运-20了。运-20的成功,意义不仅仅是一架飞机,更重要的是标志着我们国力的提升。大型运输机体现了国家实力,列装部队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
——全国政协委员、运-20总设计师唐长红
中国经济要转型,一定会从低端走向中高端,中国制造已经不是“便宜”的代名词,设计精美、质量上乘也是中国制造必然的发展方向。劳动密集型产业一定会向设备自动化方向发展,对工人技术的要求,对教育的要求也会更高,这也与“中国制造2025”的大目标相契合。
中国的制造业并不像德国那样有很长的历史发展周期,德国工业相互之间的配合、规范、标准以及认识都比较成系统,中国工业发展的时间短、速度快,在制造业体系和文化方面没有形成长时间的沉淀。工业流程的规范、产业上下游的配合、社会对制造业的认识等,都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
我国现有1500余家中药企业,中成药品种近万个,但90%以上的中成药存在着药效物质及其作用机制不清、临床证据缺乏、制药工艺粗糙、质量控制落后等共性问题,导致中成药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
在智能制造成为主流的今天,中药产业也不能错过机遇,智能制造同样是实现中药质量均一性和临床疗效一致性的必然途径。因此,各级政府应从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高度,制定必要的政策,鼓励企业按照国际规范标准要求,采用“质量源于设计”理念,在明确临床功效相关成分的基础上,建立制造全过程的质量一致性控制体系,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制造,推动中药生产技术水平向“工业4.0”迈进,引领中药行业步入中国制造先进行列。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