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两会老记都拼啥
拼体力的两会记者
拼速度的两会稿件
拼创新的两会直播 拼体力的两会记者
“上次看升国旗是去年两会的时候,这算是记者上会的福利啦。”3月5日清晨6点,北京人民大会堂东门外,记者们已经排起了百余米的长队等待安检。初春的北京乍暖还寒,有人跺着脚、有人搓着手。晚到的记者有些郁闷地问“你们几点来的?”排在最前面的人自顾自说着“凌晨3点就到了”。追着代表委员跑,奔走于各个审议团之间。采访、整理、写稿、传送。每一个步骤对于“上会”记者来说,都是体力活。
拼速度的两会稿件
采访完嘉宾,记者们趴在大厅里发稿,抢速度、拼深度、比角度。白天跑会、晚上写稿,是两会期间记者工作的真实写照。白天采访的内容如果没在当晚稿件中体现,一天的工作则是零,稿件将失去时效性,熬成“熊猫眼”是常事。技术的创新让记者有了更大空间发挥个人能力,而看似个人完成的报道,实则背后是后方编辑团队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拼创新的两会直播
各种形式的直播是2017年两会报道形式创新的重要一环,记者一边想着与代表互动的问题,一边“照顾”着手机屏幕里的摄像效果。更有记者为了获得良好的画面效果,不惜扛着梯子上阵,当得知采访内容对后方导播起到了救急效果,愉悦之情溢于言表,在“朋友圈”里秀起了“一个人的两会直播”。席地而坐、废寝忘食只为生产出有“温度”的新闻。(本报编辑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