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开局强劲 后三季可能放缓

2017-04-06 11:02     中国经济导报

原标题:实体经济开局强劲 后三季可能放缓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张守营

日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联合举办2017两会后经济形势和政策分析会。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宏观课题组在会上指出,实体经济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企稳,今年开局继续平稳运行,但这一小阳春是私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共同作用的结果。预计2017年第一季度GDP将保持强劲增长,同比增速达6.8%,后三个季度增速将会逐步放缓至6.5%,全年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6.6%。

稳增长与防金融风险很难兼得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金融学系教授刘俏认为,2016年在极其困难及不确定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仍获得了6.7%的增长,3年后超过印度重夺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增速第一。2017年头两个月经济数据也相对乐观。然而,这一轮经济企稳所沿用的还是以往的增长逻辑——信贷推动的投资。这一轮集中在房地产、基建等领域。在投资资本收益率比较低的前提下,稳增长靠投资率。这是中国经济仍需进一步改变的增长逻辑。

刘俏表示,过去十年,金融附加值占GDP比例节节升高,已达9.5%。北京、上海更是高达17%左右,超过伦敦和香港。与此同时,货币政策的边际效应却在下滑。2016年,近25万亿元的新增融资量只带来了5~6万亿元的GDP增长。

刘俏认为,企业层面整体的投资资本收益率比较低,国企改革任重道远,刚性兑付的存在使得国有板块杠杆居高不下,但投资资本收益率仍待提高。缺乏优质金融资产和资本市场不振使得大量的资金在金融体系通过加杠杆循环,可能会加大金融体系系统风险。

“有必要重新思考宏观政策话语体系。”刘俏认为,在经济增长逻辑和经济微观基础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稳增长与防金融风险很难兼得;确定政策目标时,能否更多强调“失业率”、“通胀”等与民众获得感关系更为密切的指标。从长远讲,重塑微观基础是中国实现经济稳健增长的关键——国企改革、财税改革、企业减负、创新体系的建设、私有产权的保护等必须加速;似是而非的话语体系(例如,产融结合、多元化、全产业链生态系统等)往往在微观层面混淆问题的症结,能否构建新的话语体系?

与其行政干预市场,不如大力培育市场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刘晓蕾指出,面对中国经济结构性问题,对于资金脱离实体经济涌向房地产及金融业的担忧,促进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避免资金在金融系统空转,防止金融业,房地产业挤出实体经济将是未来改革的重点。同时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加大股权融资也是政府提出的未来去杠杆,防止风险隐患的解决办法。

但是如何做到?刘晓蕾认为,目前的做法较多地依靠行政手段,比如严格的购房令,严格的再融资审批。这些行政手段可能在短期内非常有效,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行政干预对市场的扭曲作用。直接融资与中国传统的以银行为核心的间接融资有根本性的不同。间接融资可以比较容易地使用行政手段引导资金去向。但直接融资市场有其自身运行规则。尊重市场自身的规律,逐步减少行政干预,实现行业自律,才应该是监管的长期目标。政策手段应该减少直接干预,更多地在培育市场上下功夫,包括投资者教育和增大违规成本。由事前审批的行政化手段更多地转向事后违规重罚的法制化手段,最终实现金融市场自律。从而真正起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避免过多的行政政策导致的政策性套利。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蔡洪滨认为,整体性的财税体制改革有待推出。对于房地产税改革,主要思路是将房地产税征收和产权延期挂钩。

蔡洪滨进一步指出,具体做法是:对于按时缴纳房地产税的人群,产权到期后可顺利延期;对于有房产但是缴税有困难的人群,可以实行挂账制度,即每年给其一个账单,可以挂账,在房产出让或继承时需要补齐所有房地产税。但这限于仅有一套房产的情况,如果有两套及两套以上房产,则必须全额缴纳。

【责编:肖睿】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