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发展现状

2017-04-19 16:26     中国发展网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进步,长江经济带已成为我国“经济、人口、城市密集”的关键性发展轴线,在我国“两横三纵”空间格局中占据核心位置。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长江经济带城镇化体系发展现状并不乐观,急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进优化城镇体系,进一步提高长江经济带城镇化水平。因此,本文作者多层次客观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发展现状,探讨了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发展策略。

一、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发展现状

1、空间分布不合理,交通体系不完善,运行成本较高

在新形势下,长江经济带西部、成渝城市群等不断形成发展,中西部地带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多样化产业迅猛发展,比如,物流业、服务业、工业。但在多种因素作用下,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空间分布合理不科学,交通体系不完善,交通现状不乐观,尤其是中西部地带,影响各类物品的运输。同时,超过70%的物品都需要借助“黄金水道”,才能顺利实现长距离运输,将其及时运输到中部地带并出海,其空间运行成本大幅度增加,不利于提高货物运输经济效益。此外,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人才等,长江经济带无法处于健康稳定发展中,如何有效改变三大地带不平衡发展状态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

2、各省市城镇化发展差距明显

在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发展过程中,各省市城镇化发展差距日渐明显,上海、江苏等省市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有着较大的人口密度,较多的城镇人口,在长江经济带中占据关键性位置,特别是上海地区,四川、云南等省份有着广阔的地域面积,但其人口密度并不高,城镇人口也不多,城镇化水平较低,尤其是贵州地区。

3、东中西部城镇化水平发展不平衡

在新形势下,长江经济带总人口明显增加,尤其是城镇人口,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截止2014年,已达到54.2%。和过去相比,三大地带总人口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城镇人口却大幅度增加,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增加人数多于东部地区。在城镇化率方面,东部地带远远高于全国城镇化水平,但中西部却没有得到全国平均城镇化水平,尽管增加的城镇人口多于东部地区,也就是说,东中西部城镇化水平发展不平衡。

二、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发展策略

1、构建立体化交通体系

在发展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中,相关部门必须合理规划其发展空间,构建立体化交通体系,优化完善长江经济带交通体系,全面、客观客观分析“黄金水道”特点、性质、功能等,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改善长江各支流上游交通运输情况,疏浚航的基础上,促使长江乃至各支流具有较高的通航能力,使其处于统一化的网络结构体系中,大幅度增加“黄金水道”日常货物的运输量。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要全方位客观分析原有铁路、高速公路各方面情况,制定合理化的建设方案,构建全新的陆路运输线路,要加大高速铁路建设力度,促使长江经济带东、中、西部地带处于统一网络结构体系中,加强彼此间的联系,促使“水路、陆路”二者紧密相连,尽可能缩短出海的时间。此外,还要注重改革创新,构建综合运输枢纽,加强“水路、公路、航空”等之间的联系,加快多式联运建设步伐,根据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各方面具体发展情况,构建全新的立体化交通走廊,具有鲜明的“高效、绿色环保”特征,最大化降低运行成本的基础上,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促进长江经济带全面发展,加强长江经济带各城镇间的交流、联系,为进一步提高长江经济带城镇化水平提供有利的保障。

2、缩小各省市城镇化发展差距,促进全流域发展

在新形势下,大、中、小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日渐密切,各类城市功能进一步细化,各城市间的交流、合作大幅度增加,而在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发展过程中,城市群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充分发挥其具有的“辐射力、集聚力”,促使各城市间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在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发展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根据各省市城镇化发展现状,采取针对性措施,充分发挥三大城市群带多样化作用,促进全流域发展,逐渐缩小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城镇化发展差距,促使长江经济带处于均衡发展状态。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上海、重庆、武汉”这三大航运中心各方面优势,集聚多样化的高端元素,不断开发各类高端产业品牌,打造品牌效应,优化完善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促使各产业均衡发展,“沿江、沿线”多层次利用公地区综合型交通网络,促使区域内各类城镇不断交流、联系,带动长江经济带落后地区城镇,以“点、线、面”为基点,打开全新的城镇格局,不断缩小长江经济带中各省市间距离。此外,政府部门要注重城市产业支撑,做好产业、土地乃至城市规划工作,大力支持长江经济带的大城市构建产业集中区,优化城市配套功能,加强城市基础建设,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共享城镇功能,加快长江经济带各城镇发展速度,尤其是长江经济带中西部。

3、构建全新的协调管理机构

站在客观角度来说,长江经济带包含多个省份,有着较广的跨域地域,其经济发展极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管理难度较大,但也是促进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核心力量。相关部门必须准确把握新时期长江经济带特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构建全新的协调管理机构,促使分散的行政单元、职能部门处于统一化的网络结构体系中,充分发挥各自作用,统一部署与管理整个长江经济带,简化其各类发展项目审批程序,尽可能降低审批成本的基础上,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在此基础上,我国要从不同角度入手,以社会市场为导向,结合各产业具体发展情况,出台一系列合理化的政策、法律法规,明确地方政府权利与职责,清楚自身在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发展方面的任务,充分发挥自身多样化职能,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确保其一系列城镇体系发展工作顺利开展,避免其形式化,有效打破行政壁垒,加大区域协调管理力度。此外,政府部门要多角度准确把握长江经济带西部地带具体发展情况,根据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适当增加对该区域投入力度,特别是科技、人才等方面,进一步提高该区域城镇化水平,逐渐缩小长江经济带东、中、西部发展距离,促使各地带经济能均衡发展,构建全新的城镇发展体系,促使长江经济带各城镇健康稳定发展。

4、构建全方位开放化的区域发展格局

在发展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中,我国必须从不同角度入手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沿海、沿江、沿边”等多样化区位优势,打开全新的“海、陆、空”格局,加大对外开放合作力度,促使区域发展格局具有鲜明的开放性特点。在此过过程中,我国加大沿海对外开放力度的同时,优化利用多样化园区等,进一步加大长三角开放力度,优化利用长江航道在水运方面的多样化优势,加快中上游地区经济发展步伐。我国还要加大陆地对外开放力度,优化利用西北方向多条铁路货运通道,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效融合,开通国际货运航线,发展多样化产业,航空物流、临岗加工等,加大航空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优化完善长江经济带城镇发展体系。

总而言之,在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发展的重要性不断显现,必须将其放在核心位置。我国必须立足基本国情,全方位客观分析新时期长江经济带城镇发展现状,结合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构建全新的协调管理机构,缩小各省市城镇化发展差距,促进全流域发展,构建立体化交通体系等。以此,改变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各方面发展情况,促使各产业健康发展,缩小各城镇差距的基础上,提高城镇一体化发展水平,促使长江经济带处于均衡发展中,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促使其走上健康稳定发展道路。

(作者王国灿,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美丽乡村经济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 秘书长 ) 

【责编:肖睿】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