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向好有短期因素 未来看好新实体经济

2017-04-24 14:07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张洽棠

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一季度经济数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806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

如何看待一季度经济数据?未来经济发展的持续增长动力在何处?相关受访专家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从宏观经济四大指标看来,中国经济起底回稳态势已经明显,而经济回暖缘于“三驾马车”,这其中有短期也有长期因素,未来新实体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

起底回稳态势明显

具体看一季度经济数据,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654亿元,同比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70005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102024亿元,增长7.7%。从环比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来,宏观经济的四大指标均向好。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延续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主要指标好于预期,实现了良好开局,如果用宏观经济的四个指标来概括的话,中国经济当前呈现出经济增速回升、价格总体平稳、就业规模扩大和国际收支改善的良好格局。

一是经济增速回升。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9%,比上年同期加快了0.2个百分点,比上年四季度加快了0.1个百分点。

二是物价总体平稳。一季度CPI(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一季度同比上涨7.4%,3月份同比上涨7.6%,PPI同比涨幅从去年9月份开始转正以后,涨幅持续扩大了5个月,今年2月份上涨7.8%。

三是就业规模扩大。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334万人,比去年同期多增了16万人。从调查失业率来看,3月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和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比2月末都有回落,特别是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

四是国际收支改善。从经常项目来看,一季度货物贸易顺差超过了4500亿元人民币。如果考虑到服务的进出口,加在一起,经常项目仍然是保持顺差的。从资本项目来看,跨境资本的流动也出现积极变化,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储备总体稳定。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则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指出,从GDP、PPI挖掘机指数、工业增加值、企业利润、用电量、货运量、房地产业表现、居民消费等多项经济指标可以看出,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亮点日趋明显。

贾康表示,如果经济能够在2017年实现与中高速增长平台对接,那么所谓“L”型的转换将在今年确认。在亮点纷呈与矛盾制约并行的2017年,应该在积极财政和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组合框架下,在“三去一降一补”的过程中注重总结以往经验,让市场充分作用,力求趁势完成中国经济探底,企稳入“常”。

经济回暖或有短期因素

对于经济回暖的要素,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主要从“三驾马车”的角度指出了三点。

一是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支撑力提升。毛盛勇指出,去年以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市场的供求关系明显改善,企业的信心也在不断增强。从PMI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等一些先行指标可以看出来,企业信心总体在增强。企业的利润增长比较快,特别是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同比增长了31.5%,企业业绩好了,就会扩大生产,所以工业生产在加快,为整个经济增长做出了较大贡献。一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6.4%,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是36.1%,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1个百分点。这是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支撑力提升。

二是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增强。毛盛勇具体解释到,一是一季度居民收入实际增长7.0%,比上年同期加快了0.5个百分点。收入增长了,消费增长就有前提和保障。二是从一些数据来看,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在加快。整体消费当中,服务消费的比重在提高,服务消费的增速在加快,还有实物消费中的一些品质消费也在加快,所以说消费升级的态势明显。三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催生了很多新的消费模式和业态,带动了新兴消费的发展,也带动了新动能的成长。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今年一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77.2%,比上年同期加快了2.2个百分点。

第三,出口贡献由负转正。毛盛勇认为,一季度货物贸易顺差超过4500亿元人民币,但是和去年同期比是下降了35.5%,GDP核算当中要对这些数据进行调整,要用不变价计算增速,也就是说要把出口和进口价格因素剔除掉。顺差下降35.5%是现价。一季度出口的价格指数是5.4%,进口的价格指数是14.4%,如果把价格因素剔除掉,再把服务贸易考虑进来,全口径的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和去年相比是增长的。货物和服务贸易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4.2%,去年同期是负11.5%,所以说出口贡献由负转正。

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关于经济回暖的原因存在两派观点。一派认为,此前出台的各项改革政策正在落实到位并逐步发力,政策层面的调整基本上有了成效,会出现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热潮。另一派则认为,经济回暖在相当程度上是周期性因素所带来的短期现象,还不能断定会进一步引导中国经济增速继续上行。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稻葵则从短期与长期因素的角度,指出目前中国经济回暖主要缘于三方面因素。

一是政府主导的去产能以及市场自发的去产能措施正逐步发力,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超额完成了去年的去产能任务,带动了上游产品价格回升,从而使上游企业利润回升。

二是国际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回升逐步带动了中国的出口。去年,美国经济增速是1.6%,英国是2.2%,日本是1%左右,俄罗斯、巴西、南非等国家,过去二三年是负增长,但去年实现了正增长。

三是房地产行业带动了相关产业增长,2016年房地产投资开发增速约6.5%,随着近期房地产政策的调整,预计2017年投资开发增速约2.5%,远低于GDP投资整体的增长。

李稻葵认为,既然断定目前的经济回暖有一定的短期因素影响,那么,这一轮经济回暖是否能够成为经济的拐点就应该打一个问号,同时,也要有一定的风险意识。中国经济面临的更严重的风险在于,本轮经济结构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新实体经济是中国经济的未来

如果说经济回暖有一定的短期因素影响,那么对于经济的长期健康增长而言,什么是未来增长驱动的持续性动力呢?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王广宇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指出,经济发展中必然遇到新旧动能转换的问题,当传统动能由强变弱时,新的动力来自哪里?新动能不仅可以催生新技术,也能催生新业态,还能催生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

新实体经济应是能够有效满足客户的真实需求、科技含量高、容纳现代人才就业、生态环保可持续的新型经济业态,王广宇认为,其与虚拟经济不是对立,而是当前经济主体真正意义的回归。新实体发展应注重依靠新的科学技术、新的商业模式、新的投资范式、新的产权环境、走天生全球化的道路五大方面。

新实体经济就是中国经济的未来。王广宇强调,要促进新实体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需要全社会力量不断创造,还需要政府对建设性的创新给予保护和鼓励。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则认为,中国经济的未来应该着力做好以下四点:第一,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提升国际竞争力;第二,聚焦发展实体经济,保持制造业竞争实力;第三,加快科技创新,完善产权保护,成为引领全球经济的主导力量;第四,提升人才资本红利。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董礼华表示,随着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快速成长,一系列高技术、高附加值、符合转型升级趋势的新产业新产品迅速增长,已经逐步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新引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经济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尽管在规模上还难以和传统产业等量齐观,但其显现的快速增长的势头,表明经济新动能正在迅速积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责编:肖睿】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