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共享经济须厘清资源概念是优化而非提供
街边的共享单车。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张洽棠
继共享单车后,共享篮球、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等产品纷纷面世。日前,共享篮球平台“猪了个球”宣布完成千万级Pre-A融资。共享充电宝“街电”获得聚美优品3亿元的投资,共享充电宝“小电”、“来电”分别获得投资方2000万美元A轮融资。共享雨伞、共享玩具、共享服装等都进入了蚂蚁金服的“芝麻信用”体系。如何看待这样行情火爆的共享经济?
相关受访专家表示,目前共享经济概念火爆,不过并非所有物品都适合共享,而且共享经济精髓在于解决资源合理配置,而非继续提供资源。
共享经济概念火爆
据了解,共享经济,又称分享经济,是指依托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分散的商品或服务,实现闲置资源在供需方之间的优化配置和合理流转,继而实现资源共享、物尽其用。在我国,共享经济已经存在于交通、住房、餐饮等多个领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支持和引导分享经济发展,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便利人民群众生活。”共享经济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新动力。
《2016年度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达39450亿元,用户规模相比2015年呈7倍增长。
该报告对当下热门的共享交通(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房屋、共享餐饮、共享物流、共享金融、共享充电宝等几大领域展开了研究并指出,2016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达39450亿元,增长率为76.4%。共享经济的提供服务者人数约为6000万人,比上年增加1000万人;共享经济平台的就业人数约585万人,比上年增加85万人。
“互联网+”的共享经济相对传统的资源匹配模式有了质的飞跃。然而,互联网时代商家、平台和消费者所在地的分离,新业态监管“无据可依”以及诚信体系尚待建立的客观现状也给这一行业的净化和监管带来了新的难度。
2016年为共享单车发展元年。大量资本涌入共享单车领域,单ofo这家企业就完成了五次融资。ofo监测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共享单车用户规模达1886.4万人,相比于2015年245万人,呈7倍的爆发式增长。预计2017年用户规模将达到4965万人。
但伴随着共享单车市场爆发式增长,投诉量也随之飙升。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宁海介绍,2016年上半年涉及共享单车的投诉仅有8起,到下半年就涨到了176起,今年截至3月6日已接到投诉463起,超过去年全年。
对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文忠教授表示,共享单车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这是发展中的问题。
张文忠指出,现在的首要问题是建立企业自律准则。共享单车企业应该不忘初心,把社会责任和公益意识放在重要位置,共同维护好城市的公共空间、出行环境。对于一些共享单车企业依靠自行车数量扩张开展恶性竞争,张文忠认为极不可取,共享经济现在还处在萌芽期,要体现共享价值,不应重复传统经济模式,而应该通过技术创新赢得用户、留住用户。
并非所有领域都适合“共享”
在共享经济热潮下,除了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也正在迎来资本的风口。共享充电宝的确能够解决人们外出时手机电量不足的问题,因此有不少资本看到了商机,频繁布局。
据公开数据统计,从3月31日到4月10日,10天时间,共享充电宝收获5笔融资,超20家机构入局,融资金额逼近3亿元。5月4日,聚美优品宣布以总额3亿元现金投资移动电源租赁企业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据不完全统计,IDG、红点中国、腾讯、金沙江创投、元璟资本和知名个人天使投资人王刚等都已投资了共享充电宝类型的创业公司。但是,行业缺乏技术壁垒、准入门槛低、盈利模式不清晰等问题也引发了业界的质疑。
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韦褔祥认为,共享充电宝的商业模式,从技术和经济性等各方面都是不可行的。首先,从经济性角度,带一条数据线就可以解决了;第二,有很多地方都是免费充的;第三,从科技角度讲,现在有的企业已经在研发超长带电时间的电池,这种情况下,共享充电宝短期有需求,但是长期不可行。
不仅有共享供电宝,共享篮球也出现在浙江某校园内,使用者借助微信能够轻松实现租借篮球的操作,使用者如果想要使用共享篮球,需要用微信支付29元的押金,使用篮球的费用为每半个小时1.5元。为了保证使用者能够按照规定归还篮球,使用者在租还球的时候都要进行录像操作。目前这款共享篮球运营情况良好,运营公司计划将这一理念推广到更多校园里。
互联网专家孟永辉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说,目前整个互联网市场陷入到一种相对低迷的市场状态,而一些网络平台的陆续关门倒闭则更加让人们对当前市场抱有悲观态度。在这样一种市场环境下,借助业已成功的模式,寻求新的发展模式成为很多公司的首要选择。当前不断涌现出来的“共享+”的概念,更像是“互联网+”的一种延续。
孟永辉认为,“共享+”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不断出现,其实正是市场缺少一个切入点对尚未完全消退的“互联网+”热情的一种释放。共享单车的持续火热带动一大批热情似火的人们对于共享经济在更多领域的应用抱有十足信心,他们期望通过共享概念的再次应用获得新的更大发展。通过将已经火热的概念在其他相关的领域上进行应用,在减少用户培养成本的前提下,能够很快被用户所接受。这反映出市场对于当前缺少引爆点的一种焦虑,更是对于未来发展的一种毫无头绪。
共享精髓:解决资源闲置而非资源提供
尽管共享单车的火爆引爆了人们对于共享经济的兴趣,但实际上并不能因此将其看作是共享经济的类型,它仅仅只是改变了一种资源提供的方式而已。
互联网观察家葛甲指出:“本质上这些都不是共享经济,都是租赁的一种变体。共享经济的要义是闲置资源进行共享,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意思,而不是让你一家公司买了充电宝放到外面让人用,期待形成使用习惯后再来收费,这些做法本质上是与共享经济背道而驰的。”
近日,多地政府部门已经出台或正在研究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办法,多地明确了共享单车的限停、禁停范围。相比而言,互联网的二手交易渐热,反而更具共享精神。《2016分享经济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闲置市场规模达4000亿元。在巨大潜在市场的诱惑下,腾讯联合58旗下的转转、阿里旗下的闲鱼等,都在闲置二手交易领域加大力度布局。看似不起眼的平台,现在已经成为互联网大佬们争夺的新高地。
孟永辉指出,共享经济的精髓在于解决资源闲置,而不是解决资源提供。当前的共享经济是通过改变或者创新一种资源提供的方式来解决用户的痛点,而不是通过共享来解决供方资源过剩,需求方资源不足的问题。这显然并不符合共享经济的根本含义,这样的共享也不会真正的共享,想要实现真正的共享必须尽可能减少平台的参与频率,仅仅将平台看作是一个监督方来看。
孟永辉认为,共享经济其实是一个平台型的概念,它实现的是一种数据的精准匹配,而不是另类的资源提供。真正的共享应该是免费的,以当前的共享出行为例,随着共享平台的发展成熟,共享经济的两端其实应该能够实现各种元素的交换,而不仅仅只是表现在金钱上,真正的共享经济应该是供给方和需求方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兑现自己的收益。
孟永辉举例,比如在获得某些收益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隐性的福利来实现或完成。“这种模式在一些领域已经有过一些应用,目前苏宁众筹、聚米众筹、京东众筹都在进行这样的尝试。在众筹的时候,可以将投资者的收益通过金钱和隐性收益等形式进行展示,投资者参与的方式也可以是金钱或者其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