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琤:“一带一路”或助力形成三大亚非经济圈

2017-05-31 15:25     中国经济导报

原标题:马文琤:“一带一路”或助力形成三大亚非经济圈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张守营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专家马文琤在发布其主笔的《“一带一路”视野下的亚非经济圈重构》报告时指出,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将促进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在此基础上开展经济、技术、产业、投资、贸易的合作,相应的在中亚、南亚、非洲东部沿海三大地区,可能会出现三个重要的经济圈。第一个是大中亚经济圈。包括俄罗斯、伊朗、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第二个是以中巴经济走廊为引领的印度洋经济圈。包括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乌干达、肯尼亚、卢旺达、坦桑尼亚。第三个是孟加拉湾经济圈。包括印度、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孟加拉、缅甸。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在中国的参与和支持下,中巴经济走廊、埃塞俄比亚—吉布提经济走廊、乌干达—肯尼亚经济走廊和卢旺达—坦桑尼亚经济走廊的建设快速推进,并逐渐成型。随着中巴经济走廊的不断发展以及中国与东非各国合作的深入,上述四大经济走廊将成为环印度洋的新兴制造业基地;同时,中国也由此获得印度洋、太平洋“两洋发展”的重要空间。这为三大经济圈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众所周知,在国际经贸合作中,政治对经济具有很大影响力,有时甚至起到决定性作用。马文琤认为,本报告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并非仅局限于经贸合作领域进行研究,而是重点从地缘政治对国际经贸合作的影响入手开展分析;二是不局限于传统的地缘政治概念,而是尝试对“一带一路”所涉及的诸多地区发展形势进行综合之后提出发展建议。

马文琤指出,划分上述经济圈,主要基于三点原则:一是充分考虑地区大国的现实影响力,如俄罗斯、伊朗、印度等;二是要有利于实现“均势”,即一个经济圈中能够实现大国或主要经济地带的均衡,如此方可保证中国在该经济圈内的外交和经贸合作空间;三是要有助于解决重点问题,尽量不要在一个经济圈中出现大的国际矛盾,例如,因印巴矛盾的存在,所以将两者划入不同的经济圈进行分别考虑。

具体而言,首先是重视地区大国在区域经贸合作中的作用。地区大国在区域经济格局的整合、区域合作机制及国际关系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俄罗斯和伊朗虽然传统上没有被视为中亚国家,但在中亚地区各国中具有历史、宗教、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重大影响力,将其纳入“大中亚经济圈”,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出该地区的发展形势,从而制定相应政策。同理,印度将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视为南亚国家,将缅甸和印尼视为东南亚国家,然而在实践中,印度在“孟加拉湾经济圈”的影响力并不因此而存在区别。

其次,在划分每个经济圈时注意“均势”原则。构建经济圈的目的是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因此在每个经济圈中实现势均力敌,有利于中国作用的发挥。在“大中亚经济圈”中,俄罗斯、伊朗、美国以及中亚五国、巴基斯坦、阿富汗等方可实现复杂的均势架构。在“印度洋经济圈”中,中巴经济走廊与埃塞俄比亚—吉布提走廊、乌干达—肯尼亚走廊、卢旺达—坦桑尼亚走廊共同构成了均势架构。在“孟加拉湾经济圈”中,纳入印尼是为了更好地平衡印度的作用,等等。

最后,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如果在一个经济圈中出现较大的国际矛盾,则中国在制定该经济圈政策(包括搭建平台、磋商协调、共建机制等)时会无所适从。印巴矛盾虽然非常重要,但如果将两国纳入同一经济圈,则根本无法制定有关政策,而将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纳入“大中亚经济圈”,则更有利于统筹协调阿富汗问题的解决。而不把巴基斯坦纳入“孟加拉湾经济圈”,则是规避印巴矛盾带来的阻碍。

【责编:肖睿】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