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中创造“发改经验”

2017-08-01 15:11     中国经济导报

宋时飞

价格听证会并不陌生,工作听证会,新鲜、亮眼。

对国家发展改革委新近召开的两场工作听证会略加分析,不难归并出如下三个特点:

其一,刀刃向内,振裘持领。

“放管服”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推动的政府职能转变是一场从理念到体制的深刻变革,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最近几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放管服”改革取得积极成效。相关数据显示,国务院部门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比例超过40%,不少地方超过70%;非行政许可审批彻底终结;中央层面核准的投资项目数量累计减少90%;外商投资项目95%以上已由核准改为备案管理。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过程中,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及全国发展改革系统主动自我加压,敢于刀刃向内,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以持续显现的改革实绩和红利,为责任担当和行动自觉写下了令人瞩目的“发改篇章”。

众所周知,“电网工程项目核准”和“企业债券发行核准”,社会关注度很高,也充分体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的业务特点和职能定位。电网工程和企业债券,一头牵着有效投资、结构调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和环节,另一头牵着有效需求、新增长点培育,是积蓄巩固内生性动力和促进经济长期持续健康的重要方面。

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国务院审改办确定的“精简和规范行政许可申报材料试点单位”,将“电网工程项目核准”和“企业债券发行核准”两项行政许可事项作为试点并召开听证会,很好地体现了责任与自觉、问题与路径、当前与长远的辩证统一。

其二,创新方式,科学灵活。

方向选定了,对象选准了,接下来就是“以正确的方式办好正确的事”。

我们注意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创新采用听证会方式推进试点过程中,有两个关键之处不能不提:

一是“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面对面座谈交流,梳理“主体”所思所举,触问“对象”所想所需,制度措施的供给侧与需求侧有效对接,把进展和成绩说够,把问题和挑战说透,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明确方向路径。

二是实事求是地确定听证代表来源。对涉及“行政相对人”较少的“电网工程项目核准”,善于“做加法”,尽可能广听博取,进一步形成“好商量商量好”的浓厚氛围;对“行政相对人”相对丰富的“企业债券发行核准”,则“加减乘除”并用,力求统筹平衡,使比例更协调、覆盖更科学、声音更均衡。

值得一提的是,两场听证会都顺时应势,有效运用网络、新媒体等现代介质,很好诠释了“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政府管理”。

其三,惠及当下,助益长远。

试点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在于示范引领带动。我们乐见,发展改革部门能够以这两次听证会为“跳板”,使“放管服”改革特别是精简和规范行政许可申报材料再上新台阶,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对接公众需求,最大限度减少审批,多措并举完善监管,不断创新优化服务,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真正做到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

与此同时,推进“放管服”改革的进程,更是筑牢法治保障基石的过程。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部门将以试点工作为抓手,进一步梳理和精简流程,持续推进法治型、服务型机关建设。

从更广范围和更深层面看,今后一个时期的“放管服”改革,既需要抓紧制定改革急需的法律法规,也需要对涉及的法律法规修改拿出更多实招,依靠法治推进和保障改革。在这些领域和环节,我们期待更多更精彩的“发改探索”“发改经验”……

【责编:肖睿】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