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科创圈”是打造全球性创新空间重要途径

2019-04-11 14:02     中国发展网

南京科教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独特,产业基础雄厚,尤其是近年来,已经形成了非常浓郁的创新氛围,是长三角科技创新圈的重要一极,并将有力支撑长三角形成全球性创新空间。在长三角一体化大背景下,要加强南京创新名城建设与周边城市互联互动、协调发展,以创新名城建设带动周边地区的科技创新,进而形成长三角科技创新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长三角一体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发展格局已站在新的台阶。长三角一体化,不是简单把经济总量做大,也不仅仅是形成一个统一市场,而是有着更大更高的目标,即要把长三角建成全球性创新空间。充分发挥长三角整体优势,构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圈”,是支撑和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打造全球创新空间的重要路径。 

世界经济格局演变推动创新空间重塑

今天谈长三角一体化、全球性创新空间和科创圈,一定要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格局演变大背景下理解和分析。过去二三十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世界经济重心不断东移,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东亚尤其是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版图中最为重要的板块。全球创新空间也在经历一个重塑过程,亚太地区正在出现新的有影响力的创新空间,其中有的将成为继美国硅谷、日本东京湾之后新的全球性创新空间。今天,中国已经涌现出了像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世界一流的创新企业。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报告显示,去年华为公司申请的国际专利(PCT)已经超过苹果公司、三星公司,居世界第一,深圳也成为世界范围内最有活力的创新城市。可以说,在东亚尤其是中国,一定也会出现全球性创新空间。 

长三角有条件建设全球性创新空间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创新基础好。这里产业密集、技术雄厚、经济发达、市场广阔,科技创新需求大。这里科教资源丰富,创新源泉充沛,创新供给能力强,形成了一个创新实力很强大的创新供给端。此外,这里开放程度非常高,紧密对接国际市场,是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开放门户。一句话,在国内长三角地区有着最好的条件去建设全球性创新空间。 

长三角一体化,不是简单地把经济总量做大,也不仅仅是形成统一市场,它有着更大更高的目标,就是借助长三角一体化,把长三角建成全球性创新空间,使得这一区域成为国内创新能力最强、创新效能最高、对接产业最紧密的一个新空间。 

构建长三角高水平创新网络

长三角地理范围广,人口众多,城市密集,这一区域要整体形成全球性创新空间,仅靠一两座城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现有的长三角城市群良好基础,突出创新要素的整体布局,构建一个完整的科技创新圈,促进创新资源在更大空间上的优化配置,形成长三角城市群与长三角科技创新圈良性联动发展态势。长三角科技创新圈内,上海无疑是龙头,是核心,但还需要南京、杭州、合肥作为支撑节点。这些重要支撑节点城市,既带动周边形成一大片创新空间,又支撑整个长三角创新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科技创新圈。 

长三角科创圈的构建,要定位于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统一。在这一区域范围内,创新不能仅仅定位于技术创新,还要有知识创新的定位。科技创新发展的趋势也表明,基础研究水平对于一个产业在技术创新上能够走多远起到决定性作用。要建成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高水平的创新产业,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高水平的基础研究作为支撑。 

长三角科技创新圈的构建,还要定位于带动这一区域产业整体升级,推动产业尽快由中低端向中高端方向迈进。

世界范围内创新发展的趋势表明,一个领域或某一个产业在创新上实现大的突破,一定是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汇聚国际上最领先的创新要素,通过集成和整合的方式,才能够产出高水平的创新成果。因此,长三角科技创新圈必须是高度国际化的,必须充分利用全球范围内高水平的创新资源,汇聚国际上高端创新要素,以国际水平的标准来谋划和打造。

南京是“长三角科创圈”重要一极

南京科教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独特,产业基础雄厚,尤其是近年来,已经形成了非常浓郁的创新氛围,是长三角科技创新圈的重要一极,并将有力支撑长三角形成全球性创新空间。在长三角一体化大背景下,要加强南京创新名城建设与周边城市互联互动、协调发展,以创新名城建设带动周边地区的科技创新,进而形成长三角科技创新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是要紧密对接上海,主动配合上海龙头作用,加强与上海科技创新联动,同时担负起长三角科技创新圈内重要支撑节点和增长极作用,促进更大空间创新局面的形成。 

二是要坚持和加快走国际化道路,注重利用国际创新要素,以城市国际化建设为主要抓手,集聚高端创新资源,以国际化补自身不足,以国际化缩短与国内先进创新城市距离。在一些重要创新领域和重要产业方面,力争实现与国际同步发展。 

三是要特别注重培育创新水平高的龙头企业,形成一批标志性强并在国内外有显著影响力的创新产业。政府应敢于把一些重要资源适当向企业倾斜集中,真正做到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大胆让一些有优势的龙头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力量,由企业牵头联合攻关,实现重大关键性技术的突破。力争用不太长的时间,培育若干个在国际上有影响、在国内能起到产业领袖作用的创新型龙头企业。 

四是要加快推动高水平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南京科研院所特别集中,高校特别多,建设一个高水平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体系,对南京来说非常重要。尤其是要通过有效方式,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实际需求的紧密对接,解决好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 

五是要注重高水平创新园区建设。相比而言,南京在高水平创新园区建设方面还有差距,缺少亮眼的创新园区示范效应。应以上海张江创新示范区和苏州工业园区这样的高水平创新园区为学习榜样,进一步做好对标找差工作,加强南京高水平创新园区建设。

六是要在城市文化塑造中突出创新文化建设。这几年,南京通过打造创新名城,已经在城市文化中加强营造创新氛围,下一步应当更多把创新文化塑造深入到企业中,深入到市场主体中,深入到广大市民中,使创新活动在南京更为活跃,创新产出更为丰富,创新成效更为显著。 

(作者徐康宁为江苏省政府参事、东南大学首席教授)

【责编:王圆磊】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