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入全球创新链体系,吸收全球创新要素,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对接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把扩大开放与自主创新结合起来,全面提升科技引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能力。
探索推进长三角科创圈建设,对于打造世界级创新高地,支撑和引领长三角区域高质量发展,无疑是关键的“先手棋”。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以开放思路建设长三角科创圈,应该是重要的努力方向。这就是:深度融入全球创新链体系,吸收全球创新要素,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对接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把扩大开放与自主创新结合起来,全面提升科技引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能力。
对接国际科技和产业变革前沿
第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世界性现象,建设长三角科创圈,就要对接国际科技和产业变革前沿。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空前密集活跃。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以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脑科学、再生医学等为代表的生命科学领域孕育新的变革,融合机器人、数字化、新材料的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加速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长三角区域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云集,科技创新资源十分丰富,先进制造业相对发达,跟踪世界科技产业发展的能力强,有利于开展高层次国际合作,有利于吸引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尤其是创新性高层次人才汇聚长三角创新创业。
南京著名高校云集,国家级高水平科研院所密集,在吸引全球顶尖科创机构和科创人才、深度推进国际合作、打造有世界影响力的综合性科创中心城市群方面,南京应该大有作为。要聚集全球创新资源,多出前沿性、原创性成果,在推进基础科学研究和基础科学高层次人才方面做出贡献,在促进高水平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做出成绩。
深度融入全球创新链体系
第二,技术创新跨国转移和合作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全球化重要发展趋势,建设长三角科创圈,就要深度融入全球创新链体系。以要素流动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全球化,大大促进了技术、知识和科技人才的流动。与此同时,不同国家的用户、供应商、大学以及科研机构人员对创新活动的共同参与,使创新从企业内部、区域内部和国家内部的协作,扩展到国家间不同主体,使得全球价值链向全球创新链层面深度拓展。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技术创新产品越来越复杂,任何单个企业都难以承担所有创新环节和流程,通过国际分工合作才能完成;另一方面,通信和信息等技术突飞猛进,为越来越多的企业突破地域和国家界限,从而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寻求资源“为我所用”提供了现实条件。长三角地区应该在融入全球制造业价值链基础上,逐步全面地转向融入全球创新链,实现由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战略转变。
南京以实体经济发达见长,先进制造业较为发达。南京的先进企业科研实力较为雄厚,自主创新能力较强。但开放度不够,与世界高科技企业合作还有很大潜力。要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继续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发展高技术新兴产业,就要利用国际研发网络,走开放式创新发展之路。目前,研发全球化已经成为跨国公司的核心战略。跨国公司通过自己高水平的供应链体系,与各种专业化研发设计机构及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外包合作关系,以降低创新成本、控制创新风险、增强核心能力。研发外包网络成为跨国公司的战略资源,外包网络构建与管控成为跨国公司的核心战略。南京要成为支撑长三角国际化发展的门户枢纽,就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鼓励企业积极融入跨国公司的创新链体系,在国际竞争与合作中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江北新区等应成为“科创圈”重要载体
第三,随着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特别是中国发展,跨国公司纷纷实施所谓“逆向创新”战略,即将更多研发创新活动置于新兴市场经济体,将创新产品销往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全球市场。这种显然有别于以往主要将研发创新活动置于发达国家市场、进而将创新性产品再销往全球的模式。建设长三角科创圈,要高度重视跨国公司这一创新战略的转变,在制度性开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营造世界一流营商环境,吸引更多跨国公司研发中心、运营中心和总部来长三角落地,以合作和竞争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创新自主权,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支持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新区开展自贸试验区相关改革试点,增强辐射带动作用,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也就是说,各类开发区不仅仅限于学习复制自贸区经验,而且可以直接开展自贸试验区相关改革试点。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这部法律重点确立了外商投资的基本制度框架和规则,将在开放性、透明度和可预测性方面进一步改善中国的营商环境,使之更加成熟。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江宁开发区,综合实力位列全国前10强,江北新区创新潜力名列前茅,理应在争取自贸区改革试点方面有所作为,在制度性开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全球创新要素的聚集地,成为长三角科创圈的重要载体。
(作者张二震为南京大学教授、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开放经济方向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