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研究学让地方文化建设和城市发展更合理

2019-08-01 13:06     中国文化报

微信截图_20190801115038

近几年,地方学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专家的关注和地方政府的重视,相关话题的国际性或区域性学术论坛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渐呈增长之势。随着地方学研究成果的逐渐显现,不少相关学术机构渐已发展成为政府的智囊团,在推进地方文化建设和城市发展方面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地方学,是以地方文化的历史性、时代性和特殊性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而辐射到对当地自然、经济以及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进行研究的学科,具有多研究领域、多学科分布的特点。在我国,地方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北京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陶西平曾在一次地方学论坛上表示,了解近几十年的中国要去深圳,了解近200年的中国要去上海,了解近800年的中国要去北京,了解近3000年的中国要去西安,而了解近5000年的中国要去洛阳。从中可见地方文化的代表性与重要性。

截至目前,我国提出专名的地方学达数十种。放眼世界,东亚地区先后涌现出日本的富士学、京都学、大阪学、名古屋学,以及韩国的首尔学等。日本富士学会所探求的富士学,是以富士山及其周边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人类的视野与跨学科综合研究的角度,解释日本文化本来的模样、摸索日本未来图景的学问。1993年,韩国在汉城市立大学建立了汉城学研究所(今首尔学研究所),这是韩国第一家地方学研究机构。之后,其带动韩国多个城市成立了地方学研究机构。

我国地方学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早期的地方学研究一般是以地方传统文化为基础和主干,如晋学、徽学等,这一类地方学研究与国学有着紧密的联系。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工作的重视,以及各个地方政府对开发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的强烈愿望,一些地区的地方学研究便将历史文化与现实文化结合起来,提出了新的地方学品牌,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北京学、温州学等。这些新创建的地方学拓展了原有的研究领域,积极面对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所呈现的新特点、新经验和遇到的新问题,并特别强调为当下社会服务的功能。

以北京学为例,其研究机构设在北京联合大学,并明确了3个重点研究方向:北京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北京城市空间格局与发展动力研究和北京文化特征与文脉传承研究,提出了“时—空—人”相结合、“过去—现在—未来”相结合的独特研究视角。近10年来,北京学研究基地积极发挥首都文化智库作用,围绕北京中轴线、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的保护与发展等积极开展调研,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直接服务于北京市委、市政府各部门的发展与决策,受到了当地政府的好评。

文化自信是驱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精神引擎,而文化自信首先源于民众对自己家乡或生活地区的文化认同。事实上,各地在做决策和谋发展的过程中,也的确需要更多“接地气”的地方学研究来提供智力支撑。因此,呼唤更多地区关注地方学研究,为弘扬一方文化保驾护航,这有助于进一步夯实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根基,使中华文化能够绵延不绝、历久弥坚。

【责编:徐瑶】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