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夜经济,扬帆“文旅夜游”新蓝海

——对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发展夜间经济,激活城市潜能”的思考
2020-11-13 16:13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近年来,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依托山水人文特色、绿色生态优势,结合“水美城市”建设,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并将夜间经济作为重点培育的“四大经济”之一,创新推进夜游、夜娱、夜食、夜宿、夜购、夜行等多元化业态,着力打造文旅融合的夜间经济品牌。

1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全景

2

延平区夜景

延平发展夜间经济独具优势

延平区素有“小重庆”“小香港”之称,大文豪郭沫若于1962年途经延平,即被城市壮观秀美的景色所打动,留下了“山围八面绿,水绕二江青”和“车船无日夕,仿佛在渝州”的壮美诗篇,生动形象地概况了延平的自然风貌和历史人文。对于这座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城市而言,发展夜间经济可以说是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延平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

一是区位优势。延平区山水合一,风景秀美,毗邻长三角、珠三角旅游区,辖区内现有合福高速铁路,南三龙、鹰厦、外福、峰福4条铁路,福银、浦南、南平联络线、京台、延顺等5条高速公路,205、316两条国道,正在建设的延平港洋坑港区,未来1000吨级轮船可沿闽江直溯沿海港口,交通十分便利。

二是生态优势。延平区城区背倚千峰竞秀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茫荡山,前临风光漪丽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延平湖,九峰山、玉屏山点缀其中,形成“山、水、城”融为一体的独特景观。

——延平区具有繁荣稳固的行业基础。

一是消费群体十分集中。在延平区主城区仅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聚集着37万市民,每平方公里达7.4万人,人口密度非常大,拥有庞大的人口消费基础。同时,延平一贯具有较为浓厚的消费文化,虽然今年受疫情影响,但截至目前已新增各类市场经营主体17816家,消费市场持续回暖攀升。

二是餐饮休闲业态丰富。依托特色商圈,聚沙成塔,延平区形成了夜间经济集聚区。例如,位于中心城区的四鹤商圈,现有商户73家,涵盖老字号餐饮、风味小吃、时尚酒吧、音乐吧等娱乐休闲、精品购物等业态,年营业额可达1.3亿元,2019年被评为“福建省示范商圈”。再如三元坊美食街,现有商户70余家,汇聚闽北各种风味的美食店、餐饮店50余家,是品尝各种美食、小吃的主要街区之一,2019年荣获“福建省美食街”称号,成为南平市首个通过评审认定的美食一条街。

——延平区具有特色鲜明的基础设施。

一是三江六岸“景观带”。近年来,延平区持续加大城区三江六岸景观的建设力度,如建设了小水门公园等一系列亲水景观带;完成朱熹路亲水步道、绿道系统及“延平四贤”塑像、景观墙等建设,为游客和广大市民提供了夜间休闲游玩的好去处。剑州大桥、玉屏桥、闽江大桥、九峰索桥、建溪大桥等桥梁亮化、绿化、装饰工程及景观改造全面完成,形成连点成线的风光带,城市面貌得到极大提升。特别是九峰山空中栈道的建成开放,不仅方便了群众休闲锻炼,也吸引了游客络绎不绝游览参观,成为了新晋网红打卡地。

二是城区夜景“亮化带”。延平区实施城市“三横四纵”街道立面改造,打造主城区夜景亮化工程,通过高水准城市亮化体系设计和布局,把延平城市公共场所、重点建筑、典型景观、路桥、山水云林等视觉线、天际线进行合理设计。重点打造“双剑化龙”三江交汇水景中心公共观赏区,滨江中路沿线的城市天际线互动区,太阳电缆、南孚电池的工业之光区,九峰山、玉屏山等自然景观灵动区等夜景工程。先后完成南平市标、城区12座大桥、江滨公园、幽香苑、双溪楼、望江楼、延寿楼等标志性建筑亮化提升工程,使延平的夜晚华灯璀璨,靓丽迷人。

推进延平夜间经济的思考

延平区夜间经济发展虽已初具规模,但各街区缺乏明显特色,尚未形成一个典型示范带动的街区,文旅融合项目较少,配套设施还不够齐全。对于延平而言,发展夜间经济还有很多潜能可挖,笔者认为,重点可以从4个方面着手:

——高起点规划发展蓝图,进一步明确夜间经济发展方向。

一是全方位做好夜间经济规划。加强顶层设计,结合“十四五”规划,科学合理编制城市夜间经济发展规划,并将其列入城市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发挥规划对夜间经济发展的引导促进作用。围绕“水美城市”建设,深度开发一批夜游项目,依托生态资源和特色民俗文化,推进大洲岛、土目洲岛等水域资源开发,并与“夜游延平湖”深度融合,以线连片、聚片成面,撬动“文旅夜游”新蓝海,打造夜游领域的闽江流域示范段、先行段。

二是全覆盖优化夜间消费布局。完善夜间经济载体建设,大力培育夜间经济生态。除对现有的四鹤步行街、三元美食街、武夷名仕园综合体等进行提升改造外,重点新建一批能够集聚人气的大型综合性场所,如延福门商业城片区、水东马站片区、水南香樟码头、黄墩南纸片区、夏道小鸠、洋坑片区等人口聚集区,通过统一规划打造,建立新的夜游商圈。

三是全要素打造夜游生态体系。充分发挥三江六岸自然景观优势,融入“多媒体交互+人工智能+5G网络”技术,拓展旅游产业链的广度和深度,如“食”(深夜排档、光影餐厅、活力酒吧、无人餐厅)、“住”(主题酒店、特色民宿、智慧公寓)、“行”(夜间旅游巴士、夜间网约车体系)、“游”(延平湖游船夜游、成功山水生态园、九峰山夜游)、“购”(各大夜市街区)、“娱”(光影演艺、节庆表演、博物馆、书店夜行),构建“诗画月色,不夜延城”的延平夜间旅游多元产业体系。

——高标准建设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打牢夜间经济发展基础。

一是提升夜间景观。将夜间经济区域纳入城市亮化美化工程。对餐饮街区、购物街区、夜游景点、文化休闲广场、公园及区域内非营业建筑、居民住宅实施不同主题风格的亮化美化,倡导商家设置霓虹广告和亮化灯饰。

二是完善配套设施。整合区域停车资源,增加停车场所区域,在保证通行顺畅的情况下,适当放宽夜间停车管理限制。根据不同区段、时段人流情况增设公交线路,适时延长营运时间,方便市民出行,解决夜间经济停车场设施不足问题。

三是加强规范引导。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引导和培训大学生、下岗失业人员及进城新市民等群体自主创业,从事夜市经营活动。规范小商品摊点、民生夜市和社区文化广场。

四是统一运作管理。实行夜间经济项目市场化运作,引入专业第三方开发和运营管理公司对项目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建设招商、运营管理。在项目上,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凸显项目个性,使夜间经济项目别具特色,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

——高质量挖掘地方人文资源,进一步打造夜间经济特色名片。

一是以打造国内顶级原创IP演出为突破点。运用国际流行的创编思路和高新科技的呈现手段,为闽北热土和南平百姓打造一台多视角、多空间、多维度,富有历史性、巡礼性、开拓性,并具有闽北特质,集历史传说、渊薮人文、山水画境、发展硕果、奋进蓝图于一身的主场文化盛宴——《延平问海》。这将是一幕国内首创的大型山水画境文艺演出,一座延平民俗风情的活化城堡,一次视听享受的精美体验,一幅描绘延平千年文脉的史诗画卷。

二是以明天小镇为平台。通过统一的生态发展理念,统领山水人文资源,统筹执行,构建硬资源、软环境与运营时效的基础体系与实操模型。重塑区域形象特质,营造地缘人文支点,全维度放大与固化地域识别性和稀缺体验感。有效导入、吸纳资本平台、运营平台和投资实体,逐步实现分享与共荣,引流与引爆“夜间经济新业态”这一终极愿景。

——高品质打造独特的夜生活方式,进一步提升夜间经济发展活力。

一是特色的延平湖夜游文化。抓住承办南平市第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契机,加快策划实施一批如游船观景娱乐、临水康养、滨水体育等夜间旅游项目,在原有夜景工程的基础上,重点打造建设从延福门码头至雅阁大酒店双剑化龙雾森、闽江大桥喷泉、延平四贤、沙场水舞秀、百角楼等10余个节点的“夜景工程”,辅以AR/VR技术,为游客打造多角度的场景化环境,使游客在旅游体验过程中获得多维度的沉浸式体验空间,提升夜间体验消费特色。将传统龙舟比赛、钓鱼大赛向夜间经济延伸,拓展夜间摄影、光景秀等运动休闲方式,吸引更多的年轻群体加入。

二是特色的夜间美食文化。整合延平特色美食、小吃,推动峡阳八大碗、樟湖月饼、林家铺子等延平特色美食申报南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常性在四鹤步行街、三元美食街、武夷名仕园等商圈举办非遗美食节、餐饮嘉年华等夜间餐饮活动,现场展示制作工艺,推广特色家乡美食。积极对接餐饮界企业,在延平新城建设非遗美食街,出台扶持政策,鼓励非遗传承人自主创业,入驻美食街,形成常态化经营的夜间特色美食市集。

三是特色的夜间消费活动。结合节庆赛事,通过每年举办“中国龙舟公开赛总决赛”“全国郊野钓鱼大赛”“环延平湖跑”等大型体育赛事,以及“中国延平乡村艺术季”“樟湖蛇蛙民俗文化节”“萧公文化节”等特色传统民俗节活动,提升知名度,聚集人气,拉动消费。推出一系列以文化、旅游、购物、餐饮等为主题的夜间主题活动,通过发放夜间消费指南、夜游促销打折券等形式,丰富夜间消费内容,提升游客黏性,吸引更多的市民走出家门消费,带动延平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 赵明正 系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委书记)

【责编:予笙】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