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践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助力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中国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于2022年11月30日在北京发布了《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指数(2022)报告》。据悉,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与指导下,《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指数》作为一项长期课题逐年研究并发布。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纵深最长、覆盖面最广、影响最大的黄金经济带。推动长江经济带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是党中央、国务院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谋划中国经济新格局,做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决策部署。
在继该院去年发布的《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指数(2021)报告》的基础上,《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指数(2022)报告》,紧密围绕“以绿色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宏观与微观视角相结合,将经济、生态、创新、质量发展要素相综合,通过大量有效数据和纵向横向的维度研判、剖析,经过科学客观的评价,最终形成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情况报告。
新征程,绿色: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报告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政策演进思路进行了系统性梳理,从“粗放式发展”到“科学发展”再到“生态文明”的历史性变迁,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绿色,已经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是立足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谋划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对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明晰发展方向。
从《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指数(2022)》报告省级评价结果看,十一省市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得分均较上一年度有明显上升。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沿江各省市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共同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其中,绿色高质量发展得分增幅最高的是湖北省,随着疫情常态化防控,湖北省的经济全面快速稳定恢复,发展质效持续提升。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呈东中西部阶梯形发展态势。在110个城市中(不含州及省级直管县),排名前20名的城市分别为:上海、杭州、苏州、重庆、南京、成都、武汉、长沙、宁波、合肥、无锡、南通、常州、嘉兴、南昌、扬州、贵阳、温州、徐州、台州。
新时代,协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纽带
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指数(2022)报告继续沿用去年经济发展指数、生态发展指数、创新发展指数、质量发展指数四大维度,设置8大二级指标,20项三级指标,按照二十大报告指出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并进一步优化评分项目,科学综合评价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根据评价结果,上海以92.75分居榜首,继续延续龙头优势。江苏、浙江分别位列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前三位。上游地区的重庆、中游地区的湖北分别位列第四位和第五位。与去年指数评价结果相比,上海与其他省市的得分差距相对缩小,上海以龙头优势一骑绝尘同时,与长江经济带的互动协同发展正在逐步加强。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学会副会长崔民选表示,长江经济带中,上海地处长江出海口,因江而生、因江而兴,既是引领流域整体转型发展的桥头堡,也是长江经济带与海外市场的重要枢纽。应进一步发挥龙头示范作用,与沿江省市一道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联动发展、可持续发展,在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做出更大贡献。
新发展,创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长江经济带的110个城市中,33个位于长江上游地区,36个位于长江中游地区,41个位于长江下游地区。《报告》显示,由于上中下游城市中在自然资源、对外交通联系、科技教育水平、经济发展水平、重点产业方向、创新能力、人才生态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绿色高质量发展能力各分领域表现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据指数研制项目组副组长、中国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畅介绍,指数在体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的同时,对各领域仍存在的发展短板也将有所涉及。《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指数(2022)》在长江经济带整体评价基础上,细分上中下游发展评价,重点针对长三角城市群、中游城市群、成渝双城经济圈板块专项评价,科学分析三大城市群发展水平,针对11省市发展维度进行立体刻画与纵向比较,着力分析各省发展亮点,剖析发展短板,指明发展方向,挖掘专项发展典型案例重点剖析。
从经济发展、生态发展、创新发展、质量发展四大具体的评估维度及评估数据中,能看出各省在四大领域的具体优劣势,也为各省在“十四五”期间扬长补短、绿色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上海市的整体发展相对均衡,其中质量发展水平突出,生态发展领域有待进一步加强,未来应考虑进一步加大教育医疗交通等城市配套,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并进一步发挥对长江经济带其他省市的引领作用。江苏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成绩亮眼,2021年GDP达到11.64万亿元,位列全国第二,人均GDP位列全国第一。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四个城市进入万亿级城市,带动江苏省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制造和创新能力强。随着中央环保督查工作的持续推进及问题整改,相信未来江苏的生态发展数据将越来越好。浙江省的质量发展水平较高,随着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推进,未来在随着人才集聚,城市创新、产业创新将有更亮眼的成绩,推动经济发展,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书写浙江答卷。重庆市2022年上半年GDP达到13512亿元,位列全国城市GDP排名第4位,重庆市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多措并举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厚植绿色发展基地,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和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未来在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化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湖北省作为生态大省,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聚焦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实现金山银山“价值”,筑牢绿色屏障,增进绿色福祉,弘扬绿色风尚,让美丽湖北、绿色崛起成为湖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底色。2021年,湖北省的经济快速稳定恢复,发展质效持续提升,构筑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的发展基石。安徽省的质量发展指数相对优于其他指数,如何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实现经济增长、推动城市创新应是安徽在“十四五”期间的重点探索方向。四川省在“十四五”期间应充分抓住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发展机遇,加快经济建设,实现经济增长。但四川省内部极化现象较为严重,成都一枝独秀的基础上,协同发展、进一步增强竞争优势应是未来重点关注的方向。湖南省的质量发展水平相对优于其他指标,“十四五”期间需要加大城市创新、产业创新力度,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江西省的生态发展、创新发展、质量发展水平相对均衡,在经济增长方面有待进一步突破。云、贵、川三省的生态发展指数普遍较好,贵州省和云南省在“十四五”期间应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抓住乡村振兴机遇,在经济发展、城市创新、人才生态建设方面应进一步突破。
中国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院长袁羽钧指出,未来,长江经济带应以创新发展为驱动力,绿色发展为方向,以区域协调为纽带,贯穿生态、经济、创新、人才、民生等重点领域,全面提升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质量。
在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路径上,《报告》指出:
要明晰绿色发展路径,积极贡献“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方案。要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守护“天然的绿色”;要打造“智慧的绿色”,着力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体系,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前瞻谋划产业未来;要积极推动碳减排,增添“转型的绿色”,长江经济带要继续发挥高质量发展引领作用,开展长江经济带行动。
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赋能长江经济带新农村。要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先行区;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带;聚焦特色乡村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聚焦区域特色,培育区域特色公用品牌,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特色带。
要打造以“长江文化”为主题的全产业链。要深入研究长江文化内涵,整体谋划长江沿线文旅产业布局;要整合长江文化资源,创新“文化+”产业融合模式;要加强对接与协同,推动“长江文化”共建共享。
要以城市群建设引领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发展。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建设城市间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构建城市协同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
要以新发展格局引领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长江经济带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必须要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内需体系,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基础、以产业布局合理有序为支撑、以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为抓手、以管理机制优化完善为保障,努力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双循环”的主动脉,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与会专家对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指数(2022)进行了深入研讨,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任玉岭指出,中国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编制的指数报告,经济发展指数、生态发展指数、创新发展指数、质量发展指数四大领域20个核心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数据详实,逻辑严谨,在目前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评估体系中,维度最全面、指标最科学。同时,极为务实地对标上中下游城市群具体发展情况,进一步提升了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这一指数报告必将为百年梦想而奋斗的相关部门制定战略决策提供极具参考价值的贡献。(常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