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羽钧:推动青年人才向“新”提“质”,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基石

2024-04-22 14:59     中国发展网

2024年4月16日,中国经济2024年首季报出炉,按不变价格计算,2024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96299亿元,同比增长5.3%,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6%。在世界各大经济体制中,一季度增速是比较高的,中国依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国民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开局良好,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打下较好基础。从外部看,全球市场需求回暖,国际贸易景气度回升,中国外贸出口增速回升;从内部看,宏观政策进一步加码发力,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有所增强,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引擎。

“新质生产力”是近来经济领域的“C位热词”,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并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要求“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长江经济带覆盖沿江11个省市,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根据《长江经济带人才发展蓝皮书——中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人才报告(2022)》显示,长江经济带人才资源总量超过9285.5万人,约占全国人才资源总量的46.4%。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必须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以人才新质态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战略支撑,推动青年人才向“新”提“质”,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基石。

以新质生产力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面临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如区域发展不平衡;新技术发展与新产业发展的联动效应有待提升;创新投入结构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匹配度不高等。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创新策源地,不断孕育着有竞争力、影响力的现代产业集群,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产业支撑。新质生产力已经在长江经济带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而绿色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鲜明底色。

为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发展汇聚强大的人才支撑

人才,作为最珍贵的资源,正经历一场意义深远的需求变革。由新质生产力所赋予的“新特性”也使得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专业化的特征。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要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要为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汇聚强大的人才支撑。新质人才应是一群拥有独特特质的人才队伍,这些人才在创变力、复合力和技术力三大类别上展现出七项显著特征,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动力。新质人才应具有创变力,拥有创新意识与能力、跨界融合能力;具有技术力,拥有专业知识与技能、市场洞察与判断;拥有复合力,要有持续学习与提升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全球视野与跨文化交流能力。广大青年人才应主动作为,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人才发展的大江大河,为长江经济带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推动长江经济带青年人才向“新”提“质”

区别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意味着许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关键是创新驱动,本质是人才驱动。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必须始终坚持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推动人才向“新”而聚、向“新”而育、向“新”而为,以源源不断的“智”动能促进生产力“质”的跃迁。

要“刚柔并济”延揽,推动人才向“新”而聚。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才是“点火器”,这就需要紧盯产业需求侧,做优人才供给侧。聚焦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需求,吹响招贤引智“集结号”,栽好人才发展“梧桐树”,既大力招引战略科学家、卓越工程师、高技能人才等“领头羊”,又注重引进青年科技人才、高校毕业生等“生力军”,推动人才资源和创新团队向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集聚。做优人才供给,既要刚性引进“千里马”,也要通过柔性聘用方式,扩大人才“朋友圈”。

要“量体裁衣”培养,推动人才向“新”而育。新时代人才培养必须紧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标准和新要求,让人才在新的培育导向中“淬火成金”、充分涌流,从而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用好本地高校、职业技校、培训基地等教育资源,探索与新兴技术、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创新推进教育理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的变革,培养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要“不拘一格”使用,推动人才向“新”而为。人是新质生产力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只有用其所能、任其所宜,才能加快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倍增效应”。坚持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不求全责备,不论资排辈,聚焦产业发展所需,精准匹配人才职能,让各类人才充分释放潜能、贡献聪明才智。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也离不开人才驱动。只有培养好、使用好、扶持好当代的优秀新质青年人才,才能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基石,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把握主动权,才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大动能。(作者袁羽钧 中国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院长)

【责编:梅海艳】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