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江经济带 > 科教文卫

天行健,母女自强不息众人助——记云南省澜沧县糯扎渡镇南现村贫困大学生李会兰与她的母亲

2020-05-11 10:25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日前,云南省脱贫攻坚挂牌督战组到普洱市澜沧县督战脱贫攻坚工作,其中一支小分队在糯扎渡镇南现村平掌二组看望了疫情期间正在家中上网课的贫困大学生李会兰,了解到她自强不息的学习精神后,不禁感叹说:“这是南现村飞出的金凤凰!”

1

她家是南现村还没有脱贫的16户人家之一

笔者4月16日晚在南现村的家中见到了她,戴着一副黑丝眼镜,不大爱说话,斯斯文文的一个女孩。据澜沧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局长罗健荣介绍,李会兰家是去年新纳入帮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是整个南现村还没有脱贫的16户人家之一。“我们是在‘脱贫攻坚回头看’过程中复核非建档立卡户时,才发现了她们家的贫困情况,她们家因为父亲亡故而她本人又考取大学后,家庭境况就变得十分艰难,于是2018年我们在动态管理中把她们家新纳入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来。”

南现村位于糯扎渡镇东部,距镇政府驻地35公里,下辖15个自然寨、17个村民小组,人口1204户3809人,居住着拉祜族、彝族、哈尼族等7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2%。澜沧县工信局2015年9月开始挂包南现村,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由工信局副局长黄自祥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工信局一大批干部长期驻扎在村里,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5年来,他们始终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六个精准”要求和“五个一批”脱贫路径,突出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退出,结合实际采取了一系列脱贫攻坚政策措施,确保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不返贫。

2018年底,南现村实现了通电通路,这也是澜沧县最后一个通路通电的村子。

目前,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42户1364人,已脱贫326户1304人,未脱贫16户60人,贫困发生率为1.58%。

2

努力学习,改写自己的未来

李会兰告诉笔者,她今年21岁,彝族,目前正在昆明理工大学医学院读大二,临床医学专业,国家免费医学生。“我读小学时,就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那个时候,我们家一点经济收入都没有,我连五块钱都没用过。八九岁的时候,糯扎渡警务站有一个叫赵谦的叔叔供我读书,他每个星期给我和其他三个小伙伴每人15块钱,后来读到小学六年级又增加到了20块钱。到了思茅读高中,我回家次数更是很少,能不回家就尽量不回,只想节省那点路费。那个时候,我最怕放假,节假日一到,整个校园里就只有我自己一个人,挺孤单的。”说起过去的往事,李会兰扶了扶眼镜,语气显得非常平静。

“我们澜沧县是经济小县,也是云南省最贫困地区之一,土地贫瘠,交通落后,长期滞后发展。一直以来,耕种土地是家里主要经济来源,除此之外,父母还要做很多零活补贴家用,虽然日子过得清贫,但一家人也幸福快乐。谁知天不尽人意,造化弄人,在我高二那年,父亲永远离开了我和妈妈,家庭的重担全压在妈妈一人身上,为了让我安心读书,妈妈只能一边打工为我挣生活费,一边务农,我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紧凑。生活的压力有时会让我感到疲惫,但我一直坚信一切的贫困不仅会带来苦难,更能造就坚强。为了自己的大学梦,为了不负家人的期盼,我知道,我所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改变自己未来的路。”这是李会兰在“自我情况介绍”中写的一段话,字里行间充满了感恩之情和一种积极健康的向上心态。

3

贫寒出人才  平掌走出第一个大学生

据李会兰介绍,作为定向医学生,她每年可享受国家补贴1.1万元,除去住宿费、学费外,她每年还余4800元作为生活费。“因为医学书籍较贵,每年差不多都要500至1000元,不过医学书籍一生都可以使用,值。”为了帮妈妈减轻一些负担,李会兰平时要做一些兼职,比如发传单啦、去银行整理资料等,但因为医学生空闲时间少、时间不固定,解剖试验又太多,她只能做一些临时性的工作,因此收入并不高,一年下来也就挣到了5000元。

李会兰是平掌二组有史以来第一个大学生,她拿到了政府发放的普通高等教育贫困助学金5000元,而领到这笔钱后,她立即为自己买了一台学习急需的笔记本电脑。

李会兰对自己的评价是:抗压能力强,心态积极。也正是这可贵的优点,让李会兰从大山走出去后很快就克服了进入大学后的种种困难,大二时各科成绩皆在70分以上,获得了今年评选奖学金的资格。“大学生活中我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因为家庭的一些原因和农村到大学的不适应,在新的学期我遇到了学习上的困难,后来在我的努力下,学习成绩渐渐好转。我不因家庭贫困而丧失生活动力,在学校除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校院组织的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外,业余时间我也会去校外兼职,一方面挣取生活费,另一方面锻炼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4

自助者人恒助之

正是因为李会兰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让南现村的挂包单位澜沧县工信局及帮扶干部关注到了她,也愿意向她伸出援助之手。“我们准备以挂包单位的名义每年资助她3000到5000元,帮助她读完大学。因为她所学专业是社会紧缺的,又是我们县的定向生,毕业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我们都不用担忧了。”罗健荣说,因为家里只有李会兰的母亲张乔妹一人,又是妇女,家里缺乏强劳动力,其他产业发展方面暂时考虑不了,而张乔妹又不愿意到外地打工,他们只能从家庭养殖方面为她谋划考虑。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李会兰坚韧不拔的性格应该是源于其49岁的母亲张乔妹,张乔妹在丈夫意外亡故后,几年来顶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忙里忙外,既要顾着家里的几块山地,又要打工挣钱供女儿读书,她从来不因为自己的艰难困苦而中断女儿的学业,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巾帼妇女。“我不识字,没有头脑,只要姑娘好好读书,努力上进,我就可以一天都不闲着,哪怕50块一天的活我都愿意去做。”据了解,现在张乔妹在糯扎渡电站做保洁员,一月收入在1200元至1800元之间,而她每个月都要给女儿寄去1000元的生活费,剩下几百元是她自己的生活费和家用开支。“因为疫情,我已经3个月没有去上班了。”张乔妹语气有些沉重。

“为什么不出去打工呢?澜沧县本地劳动力过剩,劳务收入低,但只要你走出去,特别是去沿海劳动力紧缺的地方打工,这不是就解决了你们一家人的问题吗?”笔者忍不住追问道。

事实上,工信局驻村干部和挂包责任人都几次动员过张乔妹,认为她外出务工是解决家庭贫困问题的最佳途径,但张乔妹一直顾虑重重,认为自己不识字、没有头脑,出去担心被人骗,或者拿不到工钱,“家门口虽然收入低,但做一天就有一天的工钱。”据张乔妹说,因为女儿读书,她一生就去过一次思茅、去过一次昆明,其他时间都在家门口转,就连澜沧县城都没有去过。李会兰也解释说,她在思茅读高中那会,因为父母亲不会用卡,300块钱都要父亲亲自送到思茅去给她。听了这话,笔者很惊讶,那可是200公里路程啊!来回光路费就得花去100多块钱,而且一天兴许还打不了一个回转。

5

“一人打工,全家脱贫”不是口号

“我在你女儿写的那份材料里感受到了浓浓的生活压力,她们医学生本来学业就忙,还要想办法打工挣生活费,这对她的学业影响很大。你们家20年来生活境况都不佳,何不换一种生活方式,到外面去走一走、看一看,不行再回来就是了。”笔者忍不住变身说客,竭力劝说起张乔妹娘俩来。

笔者清楚地记得澜沧县跟上海市有一个东西部劳务人才输出合作项目,凡是想外出务工的,由人社部门免费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后,会分批次将他们输送到上海三甲以上大医院做保洁员、护理员等,由专业公司实行统一住宿、统一管理,月工资最低都在3000元以上。

笔者举了一个自己采访过的例子讲给张乔妹母女听,2018年澜沧县有一个叫石小二的拉祜族女子,首批接受劳务技能培训后被输送到了上海的一家医院,因为没有文化,又不会听说普通话,学习东西非常慢,很多时候别人教一遍就会了,而她需要反复教,下班回家也要专人带,不然就要迷路。结果就是这样一个人,一旦学会了如何做事,她就老老实实按照别人教她的方式去做活,不偷奸耍滑,半年不到就赢得了整个医院上上下下的喜欢,成了医院最受欢迎的保洁员。

兴许是这个例子给了张乔妹信心,她终于同意外出务工,以彻底解决家庭长期以来的贫困问题,并为女儿提供一个安心学习的环境。工信局罗健荣局长知道此消息后,也极为高兴,表示会积极跟人社部门联系,最大限度提供张乔妹外出务工的帮助。

“一人打工,全家脱贫。”这不是口号,而是当下最真实的写照,如果张乔妹真能勇敢走出去,她兴许就能改变20年来都不曾摆脱的贫困,三五年后,当她的女儿李会兰毕业出来,并拿到了执业医师资格证,那她们家就真正开启了小康之门。

如今,南现村到镇政府和县城均为沥青混泥土路面,17个村民小组的串户路已全部实现硬化,彻底告别了过去那种下雨天就无法出行的落后状况;人人还喝上了安全方便的自来水,无断水之虑;全村广播电视信号实现全覆盖,网络宽带和4G网络信号覆盖到村委会、学校和卫生室;医疗卫生软硬件达标,公共活动场所充裕,整个南现村人居环境和群众的精神面貌已经焕然一新。

正如李会兰在自我介绍的材料里写道:在国家的帮助下,不仅我的学业有保障,而且我的家乡也建设得越来越好,村里的生活环境焕然一新,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普遍提高,方便的交通使村里的人们和外界有了更深的接触,年轻人也懂得了去外面打拼,不再守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

我们衷心希望李会兰家跟整个澜沧县、跟南现村一起大步向着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迈进。(何永富)

【责编:劲草】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