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江经济带 > 科教文卫

成都青白江:统筹推进卫生扶贫,筑牢九龙健康防线

2020-11-30 16:57     中国发展网

医疗援助工作关键在于充分调研了解实际情况,明确怎么帮,如何帮。近年来,青白江区派出医疗援助干部深入九龙县,将着力点放在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建设上,同时兼顾硬件帮扶,统筹推进卫生扶贫“造血”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传帮带授人以渔

今年6月18日,九龙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一位抱着孩子的藏族母亲前来问诊。她的孩子1岁3个月了,却还不能站立,希望来自青白江的医生能为其诊治。

青白江区妇保院医生乔睿仔细检查后,发现孩子有典型的佝偻病特征,下肢肌张力明显低下,同时还患有消瘦和中度贫血营养性疾病,但庆幸的是暂时没有发现智力和语言的异常。由于当地条件有限,尚不能确诊是佝偻病,需要做进一步检查,乔睿建议家属去上级医院。

听到这里,这位母亲面露难色,“医生,现在正是藏区挖虫草和采松茸的季节,如果带孩子去看病,错过了时节,我们一家人一年都没有收入了。”看着家长无助的眼神,乔睿想尽力帮帮这家子。于是,她当机立断给患儿制定了一套治疗方案,并协助家长购买治疗的药品及营养品,每个月还对患儿进行随访。经过4个月的治疗,患儿的佝偻病体征逐渐改善,体重达标,语言和智力发育也与同龄人无异。更高兴的是,孩子在一岁七个月时能独立行走了。

乔睿所在的青白江区妇保院对口支援九龙县妇计中心,“虽然来之前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来了后才知道这里远比想象还要具体,人手、医疗器材、病床都缺,根本满足不了老百姓的就医需求。”乔睿坦言,“专业技术人员水平的不足成了当地医疗服务质量的‘拦路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于是,乔睿和其他援助医生都将“培养一支留得下、用得上的本土医疗队伍”作为首要工作任务。这两年,在乔睿的指导下,该医院建设了九龙县第一个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配备身高体重测量仪等设施设备;创新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指导1名人员取得合格证,3名人员掌握筛查技术;开展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新生儿静脉血采集等4项新技术,2名人员熟悉掌握。

截止目前,青白江区卫健局对九龙县6家医疗机构、1家疾控机构、1家监督机构进行帮扶,涵盖临床医疗、临床护理、妇幼保健、中医康复、检验检测、疾病控制、卫生监督。

援助50万元强硬件

“那天,天空飘着小雪,高寒、缺氧、头痛、胸闷、呼吸困难……一系列高原反应接踵而至,还是让我有点措手不及。”苏萍清晰记得刚到九龙时的情形。

苏萍是援助医疗组组长,为了尽快熟悉情况、进入角色,她顾不上身体不适,马上投入到全县18家卫生院的走访摸底中。克服高原反应、适应强烈的紫外线,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她穿烂了两双鞋,足迹遍布每一家卫生院。

通过走访,苏萍了解到当地的医疗条件十分落后。“部分乡镇卫生院罐装氧气短缺,只有救护车上有一点备用氧气,每次使用之后还要到冕宁县补充,平时遇到需要吸氧的患者全靠制氧机,一旦停电或者制氧机损坏就会无氧可用。”苏萍介绍。

为此,对口支援医生一方面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去克服一些问题,一方面及时向上汇报情况,争取支持。

在了解到九龙医疗卫生实际情况后,青白江区先后投入援助资金50余万元,用于当地医院学科建设、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精准扶贫对象免费健康体检及村卫生室打造等。此外,还捐赠胎儿监护仪、经皮黄疸测定仪、便携式肺功能仪各1台,今年8月又调拨一台价值40余万元的彩超机给九龙县妇计中心,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当地医疗硬件水平。

送健康到家门口

“您这血压有点高啊,平时有没有去医院检查过?有没有吃降压药呢?”“没有,去趟医院不容易,要走好几个小时。”……在九龙县,这是群众对待小毛病的一种常态。

“在交通不便的乡镇,把义诊义检搬到老百姓家门口就是最有效的送健康方式。所以我们会定期开展义诊义检活动。”苏萍表示。

“得知青白江的专家要来义诊,我早早就赶过来了。检查过程中,医生耐心询问我的情况,并叮嘱我注意事项。”村民尼玛卓雅满意地说。

近期,青白江区卫健局组织14家医疗卫生单位、30余名医疗卫生专家到九龙县开展全域结对、义诊义检工作。在九龙县民族广场,前来就诊的村民络绎不绝,医疗卫生专家认真耐心为村民检查、问诊、解答,并为他们普及高原地区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预防常识。

目前,在九龙全县范围内,青白江区已开展了10余次大型义诊义检活动,并多次深入贫困乡镇送医送药。另外,青白江区15家医疗卫生单位与九龙县22家医疗卫生单位结成“对子”,对口提供技术支持,提升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莫婧)

【责编:予笙】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