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讯 近年来,随着绵竹各类研学游基地、公共场馆设施的不断升级完善,家门口的特色景点、不远处的田间地头、绿水青山成为含金量很高的“第二课堂”,各类“研学+”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还让孩子们获益匪浅。
“研学+农耕” 把课堂搬进田间地头
10月13日上午,川师绵竹附小的学子们分批走进香榭河畔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开展“烈焰研学”活动,体验农耕文化、劳动时间、厨房操作、定向运动等自助式耕读,让孩子们在感受美丽乡村的同时,体验田间地头的劳动喜悦。
在香榭河畔综合实践教育基地里,“落花生”“玉米文化”“黄豆传说”等各类精彩主题体验活动火热开展。孩子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在田间地头采摘玉米、挖花生、点豆腐、种青菜,感受真正的农耕生活,体验田间劳作的艰辛。
许多学生是第一次看到生长在田地里的花生,满眼都是新鲜和好奇,当刨开土壤,看到埋藏的花生露出头的时候,惊奇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三年级学生陈雨晨一边拿出自己的劳动果实拍照留念,一边激动地说道,“我今天下田体验了摘花生、炒花生、卤花生,既新奇又感受到了劳累与辛苦,明白了食物的珍贵,以后我一定要珍惜粮食,做到每餐光盘并一直坚持下去。”
“基地自5月正式投入使用以来,陆续受到各个学校以及旅行社的关注,目前,团队订单已排到了11月下旬。”据香榭河畔综合实践教育基地现场负责人丁旭海介绍,基地主要以“传承农耕文明 弘扬民俗文化”为宗旨,以“一礼七园”为载体,设有劳动研学、亲子互动、军事训练、模拟作战、自助式耕读体验、特色夏令营等丰富多彩的研学项目,为青少年提供校外研学拓展实践综合平台,可专门为孩子“定制”研学的内容,让孩子们走出校园、走出课堂,在互动、探究、体验中快乐学习成长。
“研学+非遗” 让青少年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10月10日上午,绵竹年画博览园热闹非凡,来自德阳的50余名孩子兴奋地穿梭在各个展区,年画艺人现场展示木版年画的创作过程。孩子们拿起画笔和色彩盘,认真地跟着“师傅”有模有样地学起来,年画童子、门神等一幅幅各具特色的年画作品跃然纸上。
“没有想到这些看起来简单的年画,要经过几十道工序打磨,这次体验让我喜欢上了绵竹年画的创作。”蒋思静拿出刚刚完成的年画作品向笔者展示道。“这种边玩边学的模式,不仅能让孩子亲近大自然,感受非遗的魅力,还能提升动手能力。”看着女儿体验了绵竹年画印版、彩绘等制作工艺,成功绘制了一幅色彩明亮的绵竹年画时,家长蒋俊开心地笑了。
笔者在走访中发现,研学游是“旅游+”概念下的新模式,与过去“闭门读书”“啃书本”的度假方式相比,让孩子“走出去”,到特色景点、田间地头接受“再教育”,不仅让孩子“读万卷书”,还能“行万里路”,很受家长和学生欢迎。
据悉,今年,该市启动了绵竹年画研学旅行项目,厚植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以研学游作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载体,实施“研学+旅游”战略,挖掘参与度高、体验性强的非遗研学活动,做好研学产品打造、研学路线课程规划和课本教材开发等举措,让学生们走出校园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不仅助力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传承,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不断激发旅游产业发展新动能。(申梨 牟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