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团”的志愿者们来到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灌南县,开展为期5天的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实践团队在小伊镇开展推普讲座)
下乡村:同讲普通话,共建文明村
为深入掌握农村地区农牧民与搬迁安置点群众普通话掌握及学习需求情况,实践团队先后前往小伊镇后场村、伊荷新村与杨集镇潮河村开展推普实情调研。通过开展普通话推广宣讲,通过对青少年、退休干部、机场附近村民等代表性人群进行针对性访谈、邀请村民参与到互动环节,有村民表示“之前村里从来没有过这种普通话培训,这种培训对于我们这种想要和外来人沟通的人说真的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实践团对当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使用情况、学习状况与学习需求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分析。
为打造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团队对于当地非遗文化、乡土民风等也进行了访查体验,赴传统文化场所“林如海扑克博物馆”参访潮河湾景区扑克牌展示共30566副,种类多达10万种,感受其“寓教于乐”的文化价值。与此同时,实践团又前往汤沟酒厂走进“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汤沟酒酿造技艺,感受大国工匠精神。
进企业:促职业技能,话生态治理
为促进乡村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实现推普带动产业发展的效用,实践团队前往灌云县潮河湾景区、科奇电商产业园、科伦多集团、燕尾港厂矿企业,灌南县汤沟酒厂等地,通过对景区讲解员、车间工人、电商主播、民兵等人群进行针对性“推普技能+”培训,扩大推普影响力。过程中,实践团队成员针对职业特色,分别开展了普通话专题宣讲、乡村环境治理、方音辨析正音系列环节培训。志愿者从我国推广普通话的历程意义、普通话职能日常练习与场景模拟等方面开讲,结合景区项目介绍、电商常用话术等与受访人员进行正音互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平衡乡村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实践团成员将生态环境治理融入推普宣讲环节,通过案例讲解、现场示范等方式与各类产业工人形成双效互动,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实践团队在益海助学中心开展公益课程)
入学校:推普进课堂,人文启童心
实践团队结合中文系专业特色,在益海助学中心开展了普通话推广以及汉字起源的宣传课程,意在帮助助学中心学生拓展相关知识,培养相关技能,助力助学中心教育的普适性、多元性发展。宣传课程采取播放视频、提问互动、小游戏等方式展开,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普通话的重要性和训练方法以及汉字起源的基础知识等,激发学生对于学习中文,尤其是运用普通话的兴趣。孩子们表示“老师们讲的甲骨文很有意思,感觉书本上的汉字都活了起来。”实践团成员聆听王校长讲述学生们的成长经历、与学生共用餐、参观学生宿舍后,在活动设计方面致力贴合学生需求,与孩子们积极互动,尽显人文关怀。
(图为实践团队走访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开山岛)
走故地:忆峥嵘岁月,悟青春使命
灌云县开山岛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被列为“一类民兵哨所”。原民兵哨所所长、开山岛村党支部书记王继才毕生守卫孤岛,曾获评“时代楷模”“人民楷模”等国家级荣誉。“王继才夫妇在开山岛这块无水、无电的地方坚守了32年,现在是我们接过他手中的接力棒了,我们会尽最大的能力,守护好这片生养我们的土地。”提及王继才,现场的民兵无不动容,“他(王继才)牺牲后,他的妻子王仕花时常来探望我们,指导我们种种菜,陪着我们说说话。”如今的事迹陈列馆中,王继才同志生前用过的收音机、煤油灯、啄勾等器件依旧历历在目,剩下岛边的浪礁与飘扬的旗帜将这一腔碧血、三代忠骨的精神永传后世。近年来,灌云县杨集镇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不断做实活动阵地,让党史学习教育“沉下去”。为切实体会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历史经验,实践团队志愿者赴杨集中心小学瑞龙广场、杨集镇革命历史与发展陈列馆学习考察,瞻仰学习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聆听以革命历史发展为主线的红色故事。
(图为实践团队参与活动启动仪式)
青春心向党,奋进新征程。在灌云“推普”的过程中,华东师大中文学子切实关注红色文化,关切农村生态,用脚步丈量中国乡村,以实践之笔在祖国大地添上靓丽色彩。(李思瑶、沈可轶、张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