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创校只有短短一年多,但我们的‘创意·创新·创造’大赛已经连续举办了两届,本届参赛人数约占全校总人数的80%。”近日,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松江分校(华二松江)第二届“三创”大赛闭幕式上,执行校长娄维义在总结发言中提及了这样一个数字。
这一数字背后,有着怎样的育人“密码”与创新教育生态?循着学校“追求卓越,培养创造未来的人”的育人理念,不难找到答案。而基于“科创引领、强基深入、课堂变革”三大抓手的创新教育实践,也正在这所年轻的学校焕发出勃勃生机。
一栋静心探索的科创大楼
走进秋冬时节的华二松江,静谧是第一印象。2.6万平方米的过渡校园里,仅200多名学生。小班化教学成为这所初创型学校的“金字招牌”。校园北面的科创实验中心大楼内,一间间按类分布的创新实验室,是学生们公认的“静心之地”。
暑来寒往,秋收冬藏。在科创实验中心大楼,学校以高标准的硬件条件与浓厚的创新氛围,为孩子们播下了创新的种子,催生出了生机勃勃的“创意苗苗”。杨之涵同学萌生出“以废治废”的微塑料治理创意,试图用废塑料制成的碳基催化剂解决微塑料污染难题,荣获“第3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第38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等荣誉;乔钰成同学感叹于菌藻共生体系的奇妙,相关研究成功应用于环保领域;宰天笑同学初步制备了水溶性的农药包装薄膜;夏玉新子同学巧解“口罩脸”问题;韩梦娇同学利用生物仿生原理制备吸附性能良好的材料;胡雨桐同学沉迷于研究大豆耐热性的奇妙;韦尹寒同学尝试用蚯蚓肠道菌处理有机磷农药;朱加力同学试图研究如何判断运动前的热身是否充分;韩欣娱同学对不同人微信聊天到底喜欢用什么标点符号格外感兴趣……
从科技夏令营到开题答辩,从“创意·创新·创造”大赛到“十佳人气课题”评选,一个个鼓励探索、肯定发现的舞台,帮助热爱探索的学生打开了从幻想家向梦想家蜕变的时空隧道。过去一年多,学生们从这栋楼出发,走向全市、全国乃至国际舞台,在化学、物理、数学、科创、文创等多个学科竞技领域,截至目前共揽获115个奖项。
一个名为“绿洲”的品牌讲坛
在华二松江,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课题研究发现自己的志趣所在,双周一次举行的“绿洲讲坛”更是仰望科学广袤星空的观景台。讲坛通过邀请科学、人文等领域的专家进校讲学,增长知识、打开眼界的同时,也启发、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创意想法、勇于创新。截至目前,该讲坛已推出20余期,生态学家张树义、人工智能领域专家俞勇、遗传学家卢宝荣、著名天文科普人汤海明等各领域专家成为同学们的“偶像”。
科创大咖的引领和小课题探究,推动学生在且行且试中逐渐确定兴趣,并进一步在基础学科深入学习和探索中找到更广阔的天空。高二(4)班卢家熹就是一个典型代表。探访当日,他正在化学分析室里埋头学习。前不久,他在第37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中荣获金牌,并取得北大、清华等高校强基计划破格资格。面对成绩,这位自言“进入高中才开窍”的男孩自信地说:“如果不在化学学习上使劲往里钻,那也可能是其他学科。”
在指导教师杨也文看来,卢家熹的这种自信是有迹可循的。“刚进高中那会儿,也是在这栋楼,他研究过螳螂出拳又快又有力度的原因。”杨也文说,乍一看,他的初次探索跟如今主攻的化学学习好像没有太大关系。其实不然,探究的欲望就是创新的源泉。说起化学,一旁的卢家熹也滔滔不绝起来:“化学学科的魅力令人着迷,小到趣味化学小实验,大到致力于推动社会进步的创新探究,置身其中常常惊叹‘上帝之手’的神奇。”
高质量育人既包含高素养、高能力等核心要义,但也无法回避迈过高分数门槛的进阶现实。学生忙于“搞探究”,能否从容应对考试?娄维义打了个生动的比方:“埋头于书本无异于蹬自行车前行,勤奋努力、行则将至,但难免有疲倦感;深度体验式学习,就好比骑摩托车前行,只要加满兴趣的油,驰骋超车轻而易举。显然,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后者更有力量。”
一支热爱创新的教师队伍
一所学校尽显“年轻态”,不单有敢想敢做的学生,还有敢于打破陈规、主动创新的教师。华二松江目前共有教职工56名,中青年教师占六成。这些老师中,不少人甚至是从全国其他省市“飞抵”上海松江的。他们,无一例外都怀揣着对教育的热情、对突破与创新的渴求。
在教师刘军的物理课堂上,学生们总能在生动有趣的讲解中主动汲取知识,“物理,妙不可言”的评价让刘军倍感幸福。在化学教师杨也文的课堂上,满堂探讨是主旋律,深度思考是必做题。卢家熹称她为“不一样的化学老师”,“她总能启发我们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而杨也文则言:“课堂动起来才有活力,课堂变革的艺术是需要教师用一生去修行。”
“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获得者曹诗竹同学告诉记者,在华二松江,语文课堂也能上出学术性和艺术性。在她的语文老师丁楠的课堂上,有趣与深度总是完美地融合。“跟读一本好书类似,很多时候,一堂语文课上完总会有意犹未尽之感。”曹诗竹说。
最近,高二年级组组长周金赫也带领学校“创新实验社”的学生们玩起了化学实验科普。一个个自拍自剪的小视频妙趣横生、通俗易懂。“这些有趣好玩的实验是化学教材实验的延伸性探究。”周金赫说,虽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但长久坚持下去,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大有裨益。
“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有赖于课堂教学的艺术,也得益于课堂外的延伸创新。”从生物教师成长为一校之长的娄维义深知,教师对课堂与教学的主动思考与变革尝试,无疑是一所学校创新发展的“深层动力”。而对于已经获评上海市“双新”项目实验学校、上海市中学创新教育研究德育实训基地的华二松江而言,鼓励教师创新发展与尊重学生个性成长既任重道远,也充满无限希望。
(文字:王梅 图片:王梅 华二松江 编辑:樊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