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江经济带 > 科教文卫

成都理工大学学子“三下乡”:传承非遗文化,激发少年心

2024-07-30 16:35     中国发展网

2024年7月30日,由成都理工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组成的志愿者团队来到了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少年宫,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交流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分享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

在这个充满活力和创意的活动中,志愿者们带领着来自蒲江县少年宫的小朋友们,了解了什么是“非遗”,探索了蓝染和蜡染两种具有代表性的非遗文化。通过实物展示、讲解和互动体验,孩子们不仅了解了这些传统工艺的历史渊源和制作过程,还亲身体验了染布的乐趣和艺术性。

在宣讲的一开始,志愿者们给小朋友们系统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向他们提问:“蒲江有哪些非遗?”。小朋友们也积极发言,分享了他们所知道的蒲江非遗,有米花糖、陶艺、草木染、篆刻和扎染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记忆也延续着民族的文化血脉,在漫长的岁月里,蒲江人民凭借着他们的劳动智慧孕育了多姿多彩且极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给大家带来了浓浓的生活情趣和难忘回忆。

image.png

(图为志愿者介绍蜡染  通讯员罗梦纯供图)

其后,志愿者们为小朋友们介绍了一项蒲江比较少见的非遗——少数民族蜡染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古称“蜡缬”。传统民间印染工艺之一。是一种以蜡为防染材料进行防染的传统手工印染技艺。苗族蜡染是为生产者自身需要而创造的艺术,其产品主要为生活用品,包括女性服装、床单、被面、包袱布、包头巾、背包、提包、背带、丧事用的葬单等。蜡染民族工艺品无论从造型是还是从构图上,都体现了少数民族妇女以饱满为美、以齐全为美的审美观念。

蜡染是一种传统的染织工艺,通过先在布料上涂抹蜡,然后进行染色,最终煮沸去除蜡质,露出之前涂抹蜡的部分,形成清晰的白色或浅色图案。这一古老技艺需要精湛的技艺和耐心,每一步都关乎最终效果的精美和质量,体现了文化传承和艺术表现的深厚内涵。

宣讲过程中志愿者们为小朋友们展示了一块美丽蜡染桌布,小朋友们在桌布旁,睁大了眼睛,惊叹于这块蜡染桌布的美丽。志愿者们耐心地讲述着桌布上的每一个图案其背后的独特的故事,。“看,这个图案象征着丰收,”一位志愿者指着一个象征稻谷的图案说“这边这个图案呢?”一个小朋友指着一个形状像鸟的图案问。“这是我们民族的守护鸟,它带来好运和平安。”另一位志愿者微笑着回答。

image.png

(图为志愿者展示蜡染  通讯员罗梦纯供图)

小朋友们听得入神,他们不仅被这些美丽的图案吸引,更为背后的故事所感动。小朋友们纷纷表示希望有一天能亲手制作一块属于自己的蜡染桌布,志愿者们也鼓励他们去尝试,用心去体验这项古老而美丽的技艺。

这次宣讲活动不仅让小朋友们了解了蜡染的艺术,也让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智慧。通过这样的互动,他们对民族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珍惜,也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了一份色彩斑斓的回忆。

“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不仅传播了文化,更重要的是唤起了小朋友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希望能够激励他们继续探索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成员表示。

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蒲江县少年宫的夏日生活,也为参与的小朋友们留下了一段难忘的文化体验。未来,成都理工大学三下乡团队将继续积极参与类似的社区服务活动,为推广和传承非遗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成都理工大学:王慧英)

【责编:程昱萌】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