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讯 8月1日—8月6日,重庆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的12名学生组成经纬织梦·“非遗”致远中华文化传承实践团,共同走进北川,开启“行走的思政课堂”,亲身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深度探寻禹羌文化的深厚底蕴。
实践团以实地考察、现场参观、社会调研等方式,在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大禹文化陈列馆、北川羌绣传习所、羌族草编研学体验中心等,采访非遗传承人、学习非遗生产技艺、寻访北川红色遗迹、调研石椅羌寨乡村振兴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感悟红色革命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北川羌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精妙绝伦的技艺和独具一格的图案,充分展现了羌族人民的非凡智慧与独特审美情趣。在北川羌绣传习所,学生详细了解羌绣的发展历程和制作工艺,参与了羌绣的制作流程,在一针一线的穿梭中用心感悟传统文化的迷人魅力。
实践团在羌族草编研学体验中心学习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漂亮而独特的刺绣,我已经被羌族文化吸引了,未来在中国的学习生活中,我希望学习更多的中国传统的、民族的文化。”重庆大学巴基斯坦籍留学生赵宇(中文名)说。
“羌绣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羌族文化的一种载体,希望通过传承和发扬羌绣,让更多的人了解羌族文化。”羌绣传承人陈云珍说。
实践团在云珍羌绣体验馆学习
在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学生深入了解了禹生石纽、治水伟业、九州攸同、禹训家风等动人故事,在羌族草编研学体验中心,学生上手学习草编传统技艺。“看到他们用稻草、蓑草、棕榈叶等编出的一些生肖龙、昆虫,让我惊叹中国的传统手工技艺的独特魅力。”重庆大学越南籍留学生杜氏青梅(中文名)感叹道。
期间,学生还走村串户、深入到石椅羌寨田间地头,了解石椅羌寨农业生产、开展乡村文旅情况,看到石椅羌寨展现出勃勃生机,走出了乡村振兴的好路子,更加坚定了努力学好本领为社会发展做贡献的信心和决心。
据悉,此次“行走的思政课堂”活动,为高校学子搭建了一个近距离接触与了解民族文化的优质平台。从大禹治水的传说、红色文化的弘扬到非遗技艺的传承,每一个环节都给参加活动的学生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不仅极大地加深了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学习,更助力中国优秀文化的对外交流和国际化传播。
近年来,北川积极推动开展高校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结合专业特色,聚焦当地现状,围绕科技支农、基层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领域开展实践活动,帮助发展农村产业、改善基础设施、美化乡村环境、提升乡风文明,2024年暑假,清华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26所高校34支实践团共340余名师生走进北川,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奉献青春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谌子楷、张延、岳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