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江经济带 > 科教文卫

如何提高思政课吸引力?西南交大希望学院这场主题讲座中有答案

2024-12-17 16:43     中国发展网

中国发展网讯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提升思政引领力的重要渠道。为不断实现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近日,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特别邀请西南交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陈华开展题为“心理学视域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心理角度谈如何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主题讲座,通过心理学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融合,提升学生内生对思政课的浓厚兴趣、心理认同与情感认同。

图片1

陈华主题讲座分享

讲座中,陈华首先指出心理学和思政课之间的紧密关系。心理学作为培养人积极品质、关注人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的科学,与高校思政课具有异曲同工的育人目标,在思政课教学中通过心理角度分析学生情况,教学方法上融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可有效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陈华进一步分析了影响思政课课程时效性的心理因素,如学生的心理需求、心理防御机制和潜意识等,并提出“思政课程教学需注重开发和利用‘潜意识’巨大的‘隐性教育’学习空间,让‘潜意识’成为提高思政实效性的辅助资源”的重要理论观点。她提出了提高思政课吸引力的心理策略,强调任何一个思想观念的建构都有特定的心理基础,思政课教师要“以积极关注”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提升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最终实现思政教育成为帮助学生建构积极自我、更有生命行动的内驱力量。

“陈华教授讲授严谨、见解独到、逻辑缜密,为思政课教师播撒了心理学理论的种子。”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冯婷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课教育同属思政教育内容体系,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之一,要善用“大思政课”推进心理学融入思政课教学,深化“三全育人”,激发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创造活力,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教育有机结合,实现课程思政协同推进。

图片2

讲座现场

此次讲座的成功举办,标志着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在思政课建设、深化“三全育人”、推动课程思政、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学校将继续探索多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融合路径,推动思政课向着更高质量、更具成效的新台阶稳健前进。(潘丹丹 李心蕊)

【责编:蔡雨洁】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