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讯 12月18日,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开展了第十一届教师说课比赛决赛,8位教师通过初赛的出色表现,进入决赛同台竞技。大赛紧扣“加快数智化转型步伐,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主题,致力于推动学校学科专业深度融入数智化元素,积极探索课程与数智化技术有机融合的创新路径。
决赛现场气氛热烈,参赛教师各展所长,在15分钟内围绕参赛课程,从课程定位、内容、方法、资源、学情分析、过程设计、考核方式、特色创新、成效及思政育人等进行了全面深入地阐述。
参赛选手李祎晗以“践行数字,不能管住心智育人”为主题,在教学中创新地将数字化转型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通过精心设计特色课程任务,引入大国工程案例,通过开展校企合作,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的学习体系与评价反思机制,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廖海汐则聚焦大数据审计课程,巧妙借助审计机器人与大数据平台等前沿工具,将政企协同与思政教育理念贯穿其中,志在培育兼具大数据审计专长与良好职业道德的复合型人才。
徐旻瑶在讲授城市规划设计课程时,通过采用模块化教学方法,结合大数据技术的支持,并融入思政育人的多维度理念,与乡村振兴等社会实践活动紧密衔接,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旨在为建筑领域培养并输送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代梦佳则在生涯教育3.0时代的职业规划课程中,依托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教学创新,运用数字工具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并直观展现了教学成果及未来的优化方向。
廖溢婷、蒋蕊、连娇、黎兰等选手分别以“数字赋能”“数字驱动新课堂”“智教生态圈智启未来”“统计教学奠基础,数字分析剖析图”为主题,进行了分享。比赛过程中,他们巧妙地将数智化技术融入说课内容,生动展现了教育现代化的无限可能与广阔前景。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9名(包括初赛参与的教师)。
“众多参赛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和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多元融合与课程内容的深度拓展,为教育教学领域注入了鲜活力量。”评委老师姚寿广在点评中细数了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的诸多亮点,如巧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以及勇于尝试跨学科整合,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学校在推动数智化转型过程中的显著成效。同时,作为一位资深教育工作者,姚寿广也中肯地指出了当前存在的一些不足。他表示,只有不断追求卓越,才能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教师们需要保持这份对教育的热爱与执着,通过相互交流与学习,不断传承与创新。”学校常务副校长马贵平在比赛总结中表示,每届比赛的参赛教师都展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不懈的努力,形成了良好的“以老带新”氛围。对于人工智能是否能取代教师,马贵平表示:人工智能不会淘汰教师,但会淘汰不会使用人工智能的教师。他以此向全校教师传递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呼吁教师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变化,主动学习新技术,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共同构建一个更加智慧、高效、包容的教育体系,助力学校数智化转型。
此次教师说课大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在教学改革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是一次智慧与激情的交融,也是一场教书育人理念的深刻对话。学校将以此次比赛为契机,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加大数智化教学资源投入,致力于不断提升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质量。(邓静漪、马克伊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