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江经济带 > 科教文卫

西南交大希望学院:深化产学研融合 探索数智化转型新路径

2024-12-30 16:29     中国发展网

中国发展网讯   近日,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内白雪皑皑,雪人林立。但成都鲜少见雪的天气如何实现这雪景满校园的景色?据了解,学校基础部大数据教研室老师们带着学生通过AI技术制作出校园雪景图,实现了校园“堆满积雪”的美景。

图片1

像这样有趣生动的场景在基础部时常可以见到。12月19日,在基础部泰迪—西南交大希望学院智能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例会上,一幕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再次上演。“老师,关于这个数据我有不同的看法。”学生黄坤提出了这句话,为大家提出了新思路。

据介绍,工作室的创立,是为了培养具备数智素养的“现场工程师”。基础部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深化产学研融合。工作室通过引入企业项目真实大数据开发案例,融合各类专业学科竞赛,结合专业导师制度,形成了项目研究团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这个以数据科学、大数据技术为核心的项目工作室里,每次例会都是思想碰撞的盛宴。从自然语言处理的算法到机器视觉的应用,学生们在教师胡博的引领下,不断挑战技术极限。胡博笑言:“在这里,被学生‘挑刺’是常事,也是我最乐见的事,说明我们的学生不仅在学习,更在思考,在成长。”学生们也纷纷表示,工作室给了他们一个自由表达、勇于探索的平台,每一次的质疑与讨论,都是他们向未知领域迈进的坚实步伐。

图片2

在课程内容上,基础部紧跟时代步伐,不仅每门课程新增了人工智能应用相关知识,还特别注重数智化技术的应用与评估。基础部依托超星学习通等线上平台,持续构建和更新丰富的数字化课程资源,有效培养学生的AI应用能力,并确保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自主学习,全面提升教学效果与学习体验。

“在传统授课模式中,大部分课堂时间都被用于理论的讲解。”学院心理教研室副主任李芃森指出,现在,我们借助数智化教学手段,鼓励学生自主进行课前学习和课后复习。这样一来,课堂时间就能更多地用于实验操作和互动讨论,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还显著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成效。”

数智化教育转型是一次文化和思维模式的转变。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基础部将持续深化数智技术的深度融合,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更多具备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

【责编:蔡雨洁】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